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朱大鹏

朱大鹏(双鸭山三十二中,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中等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尚存在许多问题.须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弊端及改革体育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在实施过程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中学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相互关系势在必行。

1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指导思想方面。重视活跃的课堂气氛,忽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的培养,同时,教学过程中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大多数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淡化了“双基”教学。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上只求学生动起来,不求学生如何掌握技能;只求走过场,不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乐,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忽视了运动技能教学,丢失了体育教学之本。

1.2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有部分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达标测验课和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模拟考试课,达标项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

1.3教学方法手段方面。从事“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人,他们强调教学“以教字为中心”、以“教师中心”,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去上课,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混同于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教学分组随意性强,合作式学习自由化,注重生生互动,而忽视师生互动,无明确角色分工或角色责任,成为放任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这会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相反的另一面,个别从事“新理念”研究的人,他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他们提倡体育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干脆来个“放羊式”,“一个哨子几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老师学生都自由”。

1.4教师和学生的比例。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往往体育教师的人员编制被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从而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1)学校有体育课课表,但没有体育课的形式,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老师“借”用。(2)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体育教师确不花精力去进行训练和研究。(3)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上课学生人数太多(往往七八十人,八九十人的也有),也使得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难以得到保证。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2.1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1)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体育课是技能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什么重视,体育教师自身也就觉得低人一等,觉得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没有体育区别,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混日子的想法。现在,注重身体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每天晨练的人都络绎不绝。可见,参加健身锻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正成为广大渴望健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2)体育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重建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率。虽然有的学校有可能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作为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重建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尽量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为以后进入高级学校,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自信心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体育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做的。(3)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

2.2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方法。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2.3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在体育课程安排上,更多的采用选择性教材,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竞技形式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简化规则,简化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也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性的进行教和学,以便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结合地方和学校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教材。

2.4改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体育教师应不只是深入了解现在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要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设计情景教学模式,结合分层次、分组教学等方法,对不同体质不同基础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采用情景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采用分组形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交流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后,采用自由组合或分层次的分组形式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各小组的凝聚力,又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下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进行分层次、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体验教学主题时也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实践,可以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下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