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韦尚能

广西宜州市洛西镇福田小学5463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与内容有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把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应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设计丰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机器人)他是谁呀?(机器人)老师怎么觉得这个机器人有点儿怪呢?(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谁能指一指哪儿是长方形,哪儿是正方形呢?(生说)你们经常见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指名学生说。(在说的同时,带着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再想一想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创设这样的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乐趣。

二、通过富有挑战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示一组数:“7,70,700”。教师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700比70和7大,怎么能用“=”连起来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7米=70分米=7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7米=7.0米=7.00米……”教师接着说:“像7,7.0,7.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运用游戏、表演、讲故事等创设情境

讲故事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对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教师可投其所好,运用这种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充满情趣的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数学课上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表演也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儿童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表演能够有效地调动并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明显的表象,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数字娃娃:0、1、2、3、4、5、6、7、8、9这10个数字娃娃在草地上玩,突然有一个数字娃娃问:谁最大?谁最小?这时“9”字娃娃得意的说:“我最大,0最小,又表示一个数都没有,一点用也没有。”“0”字娃娃听了伤心地哭起来。这时“1”字娃娃走过来说:“你虽然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但末尾有零的数和中间有零的数,如果没有你,那么这个数的大小就改变了,你的作用不是很大吗?”这时“1”和“0”站在一块了,学生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比“9”还要大的数“10”。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五、通过态势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态势语又称为体态语,它是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通常使用的态势语有面部表情、手势语与姿势语。态势语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它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像有声语言是在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之后,还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因此,体态语言在情境教学中,更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

总而言之,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多种多样,在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明确目的,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材料来确定,决不能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