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袁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袁华

袁华

袁华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四川平昌646400)

【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正确处理产程,采取有效的护理,做好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发生后出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后出血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经治疗和护理5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是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阴道分娩;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20-02

Preventionandnursingofpostpartumhemorrhageofvagina

YuanHua.PingchangPeople'sHospitalofSichuanProvince646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ausesofpostpartumhemorrhage,andtotakeeffectivenursingmeasurestopreventit.MethodsTheclinicaldataof50patientswithpostpartumhemorrhagecausedbyvaginaldeliveryin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3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thecausesofpostpartumhemorrhagewereanalyzed,andthepreventivemeasureswereputforward.ResultsAll50patientswerecuredbytreatmentandnursing.ConclusionPreventionandnursingofpostpartumhemorrhageisthekeytocontrolpostpartumhemorrhageandreducetheincidenceandmortality.

【Keywords】Postpartumhemorrhage;Vaginaldelivery;Nursing;Prevention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控制好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住院分娩产妇4568例,发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50例,占1.09%,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6.2岁。产后出血量500~2000ml,平均(850±350)ml。

1.2产后出血原因

5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宫缩乏力32例,胎盘因素12例(胎盘滞留、胎盘胎膜残留、胎盘剥离不全、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3例,胎盘植入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排除原发性内科疾患,均为单纯性产科出血。

1.3结果

经治疗与护理,50例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8例行宫腔填塞,2例行子宫次全切,保全子宫40例。

2.预防

2.1产前预防

①做好优生优育咨询,加强孕前保健。②加强孕期检查及保健,及早筛查出妊娠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必须将这些高危因素导致的疾病的危害性告知孕妇及家属,取得她们的理解与配合,告知其提前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入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2.2产时预防

①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助产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产妇,了解产妇的心理特征,宣教分娩过程及不良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并根据产妇的心理变化、文化层次,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分娩信心,消除因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降低难产率。②提供安全、舒适的待产环境,全面做好生活护理。对产妇进行分娩宣教的同时,说明饮食与休息对分娩的影响,为产妇提供一个宁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及时给产妇喂饭喂水,对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及时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降低体力消耗,利于宫缩。③科学管理产程。产妇入院后全面查体,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及三者间的协调关系,严密观察产程,熟练掌握产程的观察要点,提高综合判断异常产力的能力,以协助医生及时纠正。合理应用催产素并严密监护产程进展。接产时正确保护会阴,宫口未开全时,不应做阴道分娩的助产术,以防软产道裂伤。

2.3产后预防

①严密观察宫缩情况。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h内。因此,助产人员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同时注意有无内出血的临床表现。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身流血情况,助产人员应主动观察血压、脉搏、阴道流血量的多少,产妇的表情是否淡漠,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等。③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h,如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少量,方可将产妇送回病房。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以做到环环相扣,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3.护理

3.1第一产程

①全面支持,保持有效宫缩。②保存产妇体力。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合理休息并鼓励进水、进食。③减轻宫缩痛。指导呼吸减痛法或实施分娩镇痛。④正确使用催产素,防止急产。⑤防止产程延长。⑥及时发现和处理难产。在整个产程中有效使用头盆评分标准,熟练掌握八大异常产程,发现有难产倾向者,及时汇报医生并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处理异常产程。中转手术者应积极备血、备齐抢救药品等,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3.2第二产程

①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生产前建立静脉通道;对产后出血预测评分>5分者应遵医嘱抽合血备用;备好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缩宫素、益母草、米索前列腺醇片、卡孕栓、欣母沛等;根据病情、适应症与禁忌症正确使用预防出血的药物;注10%葡萄糖酸钙帮助维持肌肉神经兴奋性和子宫收缩。②保护会阴。掌握好会阴切开的指征,尽量减少会阴侧切率。必要时进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③加强医师、助产士、产妇间的合作。经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短,助产士应尽量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让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减少对产道的损伤。④做好产女婴经产妇的心理护理。产女婴的产妇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出血增加。所以在胎儿娩出前护理人员应和产妇积极沟通,向她宣传生健康孩子的重要性;当胎儿娩出后,严密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多从语言上来抚慰她的失落情绪,并作好新生儿的信息核查。

3.3第三产程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掌握正确娩胎盘的手法。胎盘未完全剥离前,切记不要按摩宫底或牵拉脐带;当胎盘剥离征象很明显时,应一只手牵拉脐带,另一只手移到耻骨联合上往上方和后方轻推子宫的下段,防止子宫内翻出现的大出血。①监测各时段的出血情况,胎盘娩出前应积极预防性处理把握缩宫剂应用的种类和时机[4]。②掌握人工剥离胎盘的指征和技巧,取出胎盘后应及时肌注子宫收缩剂,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出血。③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防止胎盘胎膜的残留引起的出血。④正确、有效的按摩子宫,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按摩时配合使用宫缩剂。⑤仔细检查软产道,防止软产道损伤引起的出血。顺序应从外向内,由下往上。检查会阴及阴道下端有无裂伤,裂伤的深度、广度、部位等。

3.4胎盘娩出后,正确按摩子宫,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对有流产史及妊娠早期有阴道流血者更应注意,防止胎盘、胎膜残留,仔细检查软产道,对急产、手术助产、妊高征、软产道异常患者更应注意是否有软产道裂伤。重视产后2h的观察,产后2h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产后心力衰竭的等,观察时间安排:胎盘娩出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对存在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后肩娩出后,给予催产素10~20U肌肉注射或1%催产素溶液静脉点滴,并做好输血准备。

3.5正确处理产后出血

经过以上处理,24h内出血仍然超过500ml者,要及时正确处理。①首先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再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②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对于子宫切除者要足量使用抗生素并纠正贫血。对于身材矮小、体重指数低于正常、伴有胸廓或脊柱畸形者,这类孕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差,术中及术后的补液量亦有别于一般产妇,补液速度在非特殊情况下不能过快,量不能过大。

总之,助产士要提高业自身助产技术,做好经产妇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护理工作,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加以预防并及时处理,降低产后出血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54-557.

[3]熊春蕾.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在经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464.

[4]严建英.产后出血不同时段出血量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