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

杨丽红

杨丽红(鹰潭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鹰潭335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37-02

【摘要】目的总结了患儿、家属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患儿60例,同期选择患儿家属60例,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及患儿疾病的康复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有利于患儿的健康恢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障患儿安全。

【关键词】心理干预患儿及家属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倡导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心理干预是优质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以患儿及家属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我院护理人员对60例的患儿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4.5)岁,病程最长20天,最短3天。其中支气管肺炎40例,小儿腹泻20例,家属60例。

1.2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达高峰。本组40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减退等。小儿腹泻是2-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喂养不当、细菌病毒感染、甚至季节天气的变换都会引起,其中以夏秋季好发。本组20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2、心理干预前准备

2.1心理干预前了解患儿病情

这是进行心理干预工作的首要前提,应详细了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转归及治疗护理措施,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认知干预,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知识及护理技巧。宣教时注意根据患儿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社会阅历、生活背景,力求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和礼貌性,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

2.2积极参与患儿治疗工作,及时与医生沟通

通过参与患儿治疗,组织准备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和已接受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进行家属间互助治疗,减少家属对治疗的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成功的信念,使家属成为治疗的积极参与者。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儿家属的诉说,鼓励其表达情绪与情感,对其表示理解与同情,引导其根据患儿的情况,采用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法、三线放松法、自我放松法,以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儿家属感觉到医护人员都关心、爱护着他们的孩子,他们的紧张情绪也会随之缓解。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也会增强患儿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治疗赢得物质保障。

2.3了解儿童患病后家长及儿童心理情绪

2.3.1小儿患病后家属心理情绪

现在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平时受长辈宠爱,多任性,好哭,生活依赖性强,在四个老人和父母精心呵护下的小宝宝患病是家长最头痛的事,小儿生病后,年轻的父母会互相埋怨,老人们也忙得焦头烂额,往往是一个孩子来看病,跟着一大堆家长,心理护理从这时就开始了,我们发现所有患儿生病后,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障碍,有些是患儿生病后的内疚情绪,有些是对治疗结果的担忧,有些还夹杂着家庭纠纷带来的烦恼等。

2.3.2小儿患病后心理情绪

小儿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恐惧、持续哭闹或沉默不语面无表情等,还有对治疗护理的不配合,如进行各种操作时的反抗观察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愤怒等。

2.4了解家属心理情绪对患儿影响

患儿生病时父母焦躁而又担心,恐惧悲观观察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失望的心理会直接影响患儿,使患儿更加烦躁哭闹,使患儿体力得不到恢复。免疫力下降,延长病程。

3、对不同住院阶段患儿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

3.1对初入院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

患儿初入院时护士应该耐心细致地进行入院宣教,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和,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入院宣教的内容包括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同时了解患儿病情、睡眠、饮食、排泄以及日常生活等情况。对患儿家长交待清楚患儿所患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患病后饮食护理要点,讲清儿童进行静脉穿刺的难度和特殊性,取得家属配合,减少由此而带来的纠纷。有时患儿生病后家属情绪波动很大,静脉穿刺如果不是一针见血,家属往往会把怨气撒到护理人员身上,从而造成护患纠纷。对患儿家属耐心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积极的心理塑造,取得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入院宣教耐心细致地讲清楚了,家属往往表示理解,对后面的治疗护理也起到很好的开头作用。

3.2入院期间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

患儿住院期间,及时和家属进行沟通,对家属的疑问及时给予解决,使每一个患儿家属都感觉到患儿被重视,建立满意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和患儿父母有了比较熟悉的接触以后,患儿也会乐于与医护人员接触,从而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对于住院期间病情反复,意见较大的患儿家属,更要多巡视,多与家属沟通,配合家属找出病情反复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进行重点的治疗护理,并告知家属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父母,如果父母对治疗失去信心,孩子更会感到恐惧。通过在儿科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发现家属情绪稳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孩子有耐心,遇事冷静的这类家庭的儿童住院后患儿所患疾病恢复快,病程短;而家属情绪不稳定,精神高度紧张,烦躁,孩子住院后父母心情沮丧,易怒的这类家庭的孩子住院后患儿也易哭闹烦躁,病情易反复,病程也较长;在巡视病房时也常常发现,有的家长在患儿输液时给患儿讲故事或听音乐,这类患儿一般都比较安静,患儿病情好转较快;而有的家长在患儿输液时夫妻间相互埋怨、吵闹,有的甚至在医院打架,这类患儿往往也较烦躁,哭闹不止,病情容易加重。我认为患儿病情加重有经常哭闹,体力消耗大,免疫力下降导致病情加重的因素在内,所以住院期间应及时和家属沟通。家属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反过来可以减少孩子对疾病的恐惧,增强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孩子免疫力的提高,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等的发生。

3.3出院时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

患儿出院时,给予患儿父母健康指导,比如说饮食护理等方面,还有慢性病的服药方法,患儿家属出院时的心理干预。我觉得不可缺少的就是让患儿家属不但要及时发现孩子健康变化,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以及对生活积极的态度,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出院随访

患儿出院后及时进行家庭随访,让家属时刻感觉到医护人员在关心着他们,并做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宣教工作。

5、体会

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使其以乐观、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60例病例全部好转出院,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对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储展明,李建林,严知俊,等.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2003,2(3):211.

[2]陈国琴,冯国和,王一芬,等.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