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Φ650载体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浅谈Φ650载体桩

车静云

车静云(锦州市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锦州121000)

摘要:为更好地推广载体桩技术,特以Φ650大直径载体桩进行试验,探讨大直径载体桩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载体桩;锚桩;三级贯入度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27-01

0引言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载体桩是小直径载体桩,以Φ400居多,目前国内尚无Φ650大直径载体桩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为提高载体桩的适应性,降低基础工程造价,解决挖孔桩遇水无法施工问题,为更好地推广载体桩技术,消耗掉更多的建筑垃圾,减少环境污染,特以Φ650大直径载体桩进行试验。

1试验方案

1.1地质情况简介(曼哈顿A区路北侧):

第一层:杂填土,层厚0.6~1.2m

第二层:粉质粘土,层厚2.4~3.2mfak=100kPa

第三层:粉细砂,层厚0.6~2.1mfak=140kPa

第四层:圆砾,层厚>10mfak=240kPa

稳定地下水位在圆砾层顶部。

1.2试验平面布置图及桩详图:

2施工要点

本次试验采用Φ650护筒,改造后的平头重锤重5t,直径为600mm,实际施工时控制6m三级贯入度为15cm左右,填料量为1m3左右,干硬性砼填入量为0.6m3。锚桩深度为7.5m,未做扩底,配筋为10Φ14,试桩施工次序为S1,S3,S2。

3试桩过程(采用10级慢速加荷)

首先,试验S2,10级最终加至5000kN,总沉降量为17mm;其次试验S1,加至9级时突然急聚下沉,终止荷载为8级4000kN,前8级总沉降量为15mm;再次试验S3,加至7级时突然急聚下沉,终止荷载为6级3000kN,前6级总沉降量为10mm。

4试验结果及实际情况

本次试验结果未满足设计要求。

实际情况如下:试验完成后,将三根试桩整体挖出,发现如下问题:①S1底部1m左右砼截面被挤掉20%且破坏,钢筋笼被挤扁,但与载体结合完好。②S3底部1.5m左右砼截面被挤掉40%且破坏,钢筋笼被挤移位,但与载体结合完好。③S2桩身完整,与载体结合良好。

5结论

载体桩属于全挤土桩,当桩距不够大时,其相互影响很大,故必须保证足够的桩距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由于S1比S2、S3早施工一天,故所受影响稍小,根据载体桩理论“地面不隆起,临桩不破坏”的原则,Φ650载体桩当桩间距不小于2.7m时,用于单柱单桩普通框架结构,仍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安全度。

参考文献:

[1]JGJ135载体桩设计规程[Z].

[2]QB10载体桩施工及验收规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