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李文娟

李文娟

东海县建筑工程管理处身份证号:32072219751017002X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涉及施工中的全部人员、环境、材料等内容,其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必须实行全员、全过程和以防为主的管理。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从施工前与施工中两方面探讨了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关键问题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特点

与外国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较低,质量问题频发,这些情况为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反思一下,事故的发生大多是与管理相关的,主要是因为项目管理不严造成的。要掌握建筑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首先要了解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具有以下特征: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划性

建筑工程产品体积非常庞大,大多是在室外工作,极易受到例如风暴、洪水、雨水、雪天等自然气候的影响,将会使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工程中断,需要不断的更改计划才能够适应新的情况。所以,制定一套预见性强、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极其重要。

(二)工程质量管理的阶段性

由于建筑工程与一般性的企业工作不同,它具有较强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管理都不尽相同。它主要包括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都不一样,因此要制定一个符合各阶段的管理手段,以满足整个建设工程的管理要求。

(三)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性

建筑工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组合涉及面广,在质理管理过程中必需基于一个整体系统观点,来优化各资源的组合方式,包括人员质量意识、科学管理机构、质理监督机制、质量检验评定、质量管理的现代化等。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管理的关键问题

1、质量保证体系问题

在施工管理中要制定与完善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施工组织设计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属于质量控制中的事前控制,对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施工方案确定之后,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施工工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等因素,避免出现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计划与原计划出现较大变化;二是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技术交底问题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应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都应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

交底程序: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工长、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分管施工工长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部位施工前班长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时做好文字记录。对重要的分项工程及施工工序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及工长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二)施工中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

1、材料问题

建筑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定性要素,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经济回报。因此,慎重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材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材料质量问题主要有钢材、水泥等,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

对于材料问题要做好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料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制度。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以及施工当地产品备案证(备案证必须在有效期内),凡是没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场。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等按建筑工程试验规程,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对各类混凝土构造物中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和直径,坚持做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基技术标准应符合部颁标准,焊条、预埋件,其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人员素质问题

当前在我国6500万工程从业人员中,有近4800万是农民工,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指导,经常违规操作,造成次品多,工程事故多,影响工程质量。一方面低技术含量人员大量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又大量缺乏。我国工程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相当稀缺。

针对人员素质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要求一定比例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工人技师,另一部分则可以是具有初步操作技能的基建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要指导施工方合理分配工作,使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练一些基础工种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挑选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悉新的施工技术工艺,成为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骨干力量。然后让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地向其他施工人员传授技术。针对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对工程所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相关培训工作,以此使施工人员明确新技术、新材料质量控制要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施工工序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工程的施工工序要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从工序进行时的人、机、料、方法和环境等方面将这五大因素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同时要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进行及时的检验,对合格与优良的工程或产品的质量予以认证,对不合格的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措施予以调整、纠偏或返工。

4、现场跟踪检查问题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参考文献

[1]蔡华保.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的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06).

[2]杨郁杰.工民建工程中如何加强施工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