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铸就健康心理

/ 2

构建和谐社会铸就健康心理

吴唯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212300

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和谐,而心理健康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充盈,现代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标准。面对心浮气躁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心理疏导机构的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促进心理和谐,提升自信心,增强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

身体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此同时,心理健康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加强人文关怀,建设长治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迫在眉睫。

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也正在不断加速。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物质生活的需要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其中,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贫富差距日益凸显,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因此,建立健全机制,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专家指出,21世纪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心理疾病。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GDP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人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在当代,各个年龄层都有人饱受心理、精神疾病的困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婴幼儿的先天性问题: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等症状都是先天性的心理问题。大多都是基因遗传、孕期药物影响等造成的。

2、青少年的压力问题:升学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大部分青少年唯有默默承受。缺乏娱乐,社交、休息、锻炼,导致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学习逃避症等症状的喷发,青少年心理的不健康引发的行为不健康问题时有发生。

3、婚姻家庭的幸福感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纯粹的爱情已实属稀有。道德观的沦丧,第三者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婚后生活问题都会引发心理疾病。

4、中年的双重压力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薪资和付出得不到正比,想要拿到丰厚的待遇,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以至于中年危机,不安全感充斥着整个生活。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围绕在他们身边,焦虑、脱发、烦躁使他们精神面临奔溃。“过劳死”问题更为突出,并呈现出向低年龄层次蔓延的态势。

5、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人到晚年,不仅会饱受疾病的折磨,还会面临经济困难,无人照拂的困境。相对于身体的伤痛,心灵的孤单往往会来的更为强烈。现代生活中,很多老人都靠着养宠物打发时间,他们的儿女有的远赴海外,有的在外打工,“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到家庭的欢乐。很容易出现抑郁、自杀的行为。

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恶劣的环境等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倘若得不到疏解,只会日积月累,最后,造成精神萎靡,胡思乱想,恍惚失常,严重影响到家庭生活以及人际交往,造成身体的多方面的疾病。心理疾病并不会一击即破,而是在长期累月的积聚中慢慢膨胀,等到达一定的程度,便会“爆炸”,因此,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心理问题”现象出现和人数的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现代社会变迁快,发展快,程度深,力度强,导致很多人追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工薪阶级以及应届毕业生,社会对他们来说越来越陌生。具体表现在现实生活的不同领域之中,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其形式:

一、社会竞争加剧。成年人要面临升职加薪的压力,学生要面临学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倍的努力,在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的强度下,身体和心理都难以承受,导致积压成疾,

二、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将逐渐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的加速更新,生活规律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这都是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的,也许下一秒,世界又改变了,可是你还来不及更新,这就导致很多人产生适应不了这个快节奏社会的问题。

三、贫富差距显著。当今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下岗失业,社会的不公平导致很多人产生厌世,厌政府的不良心理,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回应,势必会造成社会心理失衡的问题。

四、社会陌生性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的降低。随着打工潮的扩散,很多年轻人走出家乡,来到他县打工赚钱,在陌生的城市,他们没有家人在身边,没有朋友,这种情形会使人们一时难以形成应有的归属感、依赖感,在极端的状态下会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等。

社会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单个个体的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产生严重的反社会心理。它不仅会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严重上的影响。例如震惊全国的“租客带走小女孩”事件、柴静的《看见》里面有一期讲到女囚犯,她们大都是因为长期受丈夫的暴力和人格侮辱,身心不堪承受,产生家庭暴力受虐心理而失去理智,从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的伤害。诸如此类的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因此,通过新媒体这个媒介,建立心理健康宣传站点,加强部门合作,特别要通过新闻媒体、各单位建立心理卫生健康宣传网络,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消除人们陈旧的对心理问题的片面观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广泛宣传。提高心理从业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心理问题者服务。

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各部门互相配合,整合资源,建立起良性的应对机制,为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