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内镜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

王学清许朝霞

王学清许朝霞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内镜中心北京顺义101300)【摘要】内窥镜是诊治消化道疾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它能直接和客观反映患者消化道情况。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有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如果消毒不彻底,常会引起医源性感染。随着清洗消毒的严格和规范,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频繁地暴露在职业危害中,长期接触会威胁身体健康,因此在做好消毒工作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关键词】内镜室;职业危害;防护【中图分类号】R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82-01

1职业危害

1.1化学性职业危害:主要有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制剂、甲醛等。长期接触可引起过敏、皮炎、结膜炎,头痛、眼灼伤、咽喉炎等,如果大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畸、致癌等。

1.2物理性职业危害:一般为设备噪声、电损伤,电离辐射、紫外线等造成的损伤。仪器设备的噪声可引起人体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使工作人员不能集中精力,精力分散;长时间戴口罩可引起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长时间站立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长时间紧盯电脑屏幕可引起视力下降;然而,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往往被忽视。

1.3生物性职业危害:所有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等都是最危险的感染性暴露源。消化内镜为侵入性操作,直接侵入人体取活检,因而密切接触患者的血液、胃液、癌变组织等开放状态下的有害物,因此,职业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2防护措施

2.1化学危害防护: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化学消毒剂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严密封闭,防止气体泄漏污染空气。操作时戴防护镜和面罩、戴手套、帽子、穿防渗透工作服;消毒间应宽敞,通风条件良好,尽量减少药物在室内残留浓度。

2.2物理危害防护:工作人员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旺盛精力;工作间隙可摘掉口罩,深呼吸几次后再戴上;长时间站立要经常活动颈部、腿部、预防过久站立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体位,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使用电脑每隔1小时可闭眼15秒;每日工作完毕后,清洁消毒环境,每日开窗通风1小时。

2.3生物危害防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穿好手术衣;严格掌握六部洗手法操作步骤,注意保护皮肤粘膜完整性,不主张带病工作;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要对医疗废物分类,根据类别进行无害化处理,袋口扎严,贴签,专人集中处理;取活检要稳、准,及时放入活检瓶内,封闭活检瓶后马上送病理科。

3讨论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及职业危害,医院重视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能达到减少医务人员暴露的作用,但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落实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达到保护身心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