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周雪

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吸收就业、活跃市场以及安置下岗人员、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全国私营企业共有359.6万个,占登记注册企业法人单位的72.5%,其中私营工业企业有145.7万个,私营建筑业企业15.3万个,私营批发和零售企业105.4万个,在全国同类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6.6%、67.6%和75.1%,企业从业人员在全国同类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44.4%、37.0%和54.1%;私营企业资产总额25.7万亿元,占登记注册企业资产总额的12.3%。

一、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一)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

1.实收资本不实

实收资本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其成立时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本,否则不能成立。为此,一些资金不足的私营投资者为了领取创办企业的“通行证”,事前多方“筹措资金”,但一经取得验资报告和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后就“完璧归赵”,有的企业甚至成了一个“空壳”。这种抽逃资金行为,导致不少私营企业实收资本严重不实。

2.原始凭证不实

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和有关部门监管、处罚措施力度不够及企业决策者法治观念淡薄等因素影响,虚开发票,编造假发票,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以及用白条、作废发票入账等原始凭证不实的现象在不少私营企业都存在。

3.会计账表不实

有些私营企业为了达到少交税费,又能基本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应付政府监督部门稽查的目的,建立内外“两套账”或多套账,将一些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收应付款项在另一本或几本账上反映,据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必然“先天不足”。还有的私营企业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向银行报送的是实现盈利的会计报表,以获得银行贷款;向税务部门报送的则大都是微利或亏损的会计报表,目的是尽量少缴税款,大大降低了私营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的可信度。

4.成本费用核算不实

不少私营企业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生产经营过程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措施,任意扩大或缩小分支范围,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任意摊提,成本控制手段简单而随意,致使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5.经营成果不实

有些私营企业为了追求其既得利益的最大化,便在少报产值或营业额和虚列成本费用上做文章,使其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成果显示为“零利润”、象征性“利润”或账面亏损。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使一些私营企业偷逃了大量营业税和所得税,更使国家利益和地方财政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蒙受了损失。

6.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实

由于私营企业投资者既是经营者,又是决策者,所以经常发生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相互占用的情况,导致企业经营资产不实;有的私营企业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造成账实严重不符;还有的私营企业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对待摊销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进行摊销和提取,往来账项不如实反映;有的小规模私营企业甚至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私营企业会计账簿和报表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甚至企业带来严重危害。基于私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私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国家宏观经济造成的危害

(1)导致国家和地方税收在很大程度上的流失。

(2)影响整个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准确性。

(3)影响国家和地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决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

(4)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给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造成潜在的危害。

2.对私营企业自身的不良影响

(1)给属地私营企业带来信用危机,导致其他企业遭受牵连。

(2)掩盖了私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影响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3)导致私营企业决策者难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潜在危机。

(4)导致私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私营企业自身因素

1.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

由于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在企业规模、企业发展前景、社会认同度、薪金待遇等方面缺乏与大企业竞争的资本,因此无法吸引优秀的财会人才为企业服务,使得企业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而私营企业主往往对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缺乏有效而实际的在职学习和提高,学习流于形式,忽视了对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2.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地位尴尬

基于私营企业特殊的人员结构,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是受雇于人,在目前工作岗位难觅的大环境下,他们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必然听命于人;而在以经验决策为主要决策模式的私营企业中,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财务人员仅仅发挥“记账”职能,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而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的私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置也是形同虚设,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从保证。

3.私营企业主受利益驱使,人为制造失真会计信息

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常常会使私营企业忽视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利益,逃避会计法律法规要求他们应尽的职责。某些私营企业表面上存在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账目残缺不全等“混乱”现象,究其深层原因其实是人为造成的。假设会计工作规范,账目清楚,则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就容易被查清。如果会计工作不规范,账目混乱,政府或有关单位监督、审计成本就高,就容易蒙混过关。私营企业主受利益驱使,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已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4.私营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透明性较低

目前,随着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逐步规范和完善,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相对于会计体系完备的国家,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依然很低。作为内部机密的会计信息在任何企业主眼中都被看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私营企业因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对会计信息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尤为之甚。

(二)外部环境因素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不久,其法律法规既要同国际惯例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就目前会计界现状而言,一方面,相对于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人力资本、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日益重要,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体系已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新颁布的许多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细致具体。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原因。

2.缺乏政府及社会监督

在政府监督方面,政府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对私营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对私营企业日常会计行为缺乏有效监督。而政府审计也仅仅针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以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尚未涉及私营企业。

3.做“假账”成本低

私营企业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根本原因就是做假账成本低。由于相关监督部门的处罚缺乏力度,对于那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会计上处罚力度不够大、违规成本较低,而私营企业主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也加剧了“假账”的泛滥。

4.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缺失

企业信用从侧面反映了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而目前我国没有设置专业部门对私营企业的信用进行系统的监督、考核、测评、惩戒及对社会公布,缺乏对私营企业信用的监管体系,为一些私营企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抽逃资金、恶意偷税漏税等欺诈行为提供便利,进而导致了私营企业信用龙鱼混杂、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参考文献:

[1]许建梅.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5):89-90

[2]吕钢.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降低失真的方法.理论界,2006(11):230-231

[3]蔡宝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6(5):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