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采血术后三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桡动脉采血术后三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王彦冯月梅

王彦冯月梅(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部510060)

【摘要】目的对桡动脉采血术后三种压迫止血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减少该术后血肿、出血、瘀斑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369例桡动脉采血术病例,按术后止血方法不同分为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法、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法、传统手工压迫法三组,对三种方法的血肿、出血、瘀斑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桡动脉采血术后血肿、出血、瘀斑的发生率上,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组和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组均比传统手工压迫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法和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法均可减少桡动脉采血术后血肿、出血、瘀斑的发生率。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40-01

桡动脉因其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穿刺成功率高,而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采血部位之一。目前,采用棉签手工按压止血法仍然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后的止血方法。但有研究报道,棉签手工按压法要求拔针后迅速、准确按压穿刺点的要求较难掌握,且棉签体积小,按压过程中棉签易偏离皮肤穿刺点而致出血、血肿[1]。鉴此,作者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间通过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369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使用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及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并对术后血肿、出血、瘀斑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需通过桡动脉穿刺采血术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的36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①穿刺局部皮肤颜色正常;②出、凝血时间正常;③知情同意,愿意配合;④排除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穿刺点出血、血肿。按穿刺采血编号的先后顺序分别加入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组、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组、传统手工压迫组。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组127例,其中男80例,女47例;年龄(56.6±11.4)岁;伴随疾病:高血压37例,伴糖尿病13例。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组122例,其中男71例,女51例;年龄(53.6±12.1)岁;伴随疾病:高血压30例,糖尿病9例。传统手工压迫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55.4±15.2)岁;伴随疾病:高血压39例,糖尿病15例。三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穿刺采血三组患者均采用BDPresetTM动脉采血器(规格:3ml/支),预设采血量为1.6ml,常规桡动脉斜针法进行穿刺成功后,抽取动脉血1.6mL左右送检,然后迅速拔针。

1.2.2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在拔针同时用普通折叠纱块两次对折后进行穿刺部位手工按压2min,按压过程中不能出现相应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之后在尽量保持左手按压压力的同时用自粘式绷带绕手腕2周半进行加压包扎,并在包扎过程中松开左手。

1.2.3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在拔针同时用普通折叠纱块两次对折后进行穿刺部位按压,并迅速在按压的同时用自粘式绷带绕手腕2周半进行加压包扎,并在包扎过程中松开左手。在整个加压包扎过程中不能出现相应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1.2.4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在迅速拔针的同时,采用2根棉签并排并垂直于血管方向,横压于穿刺点上。由于国内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通常为5min~10min[2],本研究选择按压6min左右。按压6min之后,观察穿刺点无出血则停止按压、拿掉棉签,覆盖普通小纱块并胶布固定。若压迫6min后仍有出血则延长压迫时间,直至无出血后改用覆盖普通小纱块并胶布固定。在整个手工按压过程中不能出现相应肢体的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1.3评价指标三组患者均在拨针后30min解除包扎,并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的情况。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压迫止血效果:将解除包扎时病人局部皮肤有无血肿、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分别视为压迫止血无效和压迫止血有效。其中,传统手工压迫止血6min后仍有出血者直接归为压迫止血无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三种压迫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比较例(%)

由表1可得,三种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止血无效率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1)。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相比在止血无效率上有极显著性差异(χ2=7.43,P<0.01);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相比在止血无效率上亦有显著性差异(χ2=5.60,P<0.05)。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与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两组间在止血无效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13,P>0.05)。

3、讨论

通过上述临床研究,发现手工加自粘绷带压迫止血法和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均较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能显著减少桡动脉采血术后血肿、出血、瘀斑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前两种方法具有足够的连续的压迫时间,在穿刺部位实际的连续压迫时间远远多于传统手工压迫法实际的6min压迫时间;②前两种方法按压力度均匀、按压面积固定不易移位。而传统手工压迫法可能会在按压过程中出现换手、按压位置移动、按压力度不均匀等,从而导致止血无效率增加;③传统棉签手工压迫止血时按压面积相对较小。而大量研究表明,按压面积与穿刺处出血、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3],这可能也是传统手工压迫法止血失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需要持续用手按压穿刺点,因此护士的操作时间较长。而手工加自粘绷带压迫止血法和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的护士操作时间明显减少,从而显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同时,由于持续的按压和固定不移位的特点,也给了患者自由活动的保障,并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尤其是单纯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其操作时间最短,止血效果与手工加自粘式绷带压迫止血法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显著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且取材方便,增加的成本极少,患者舒适度又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宝军,关小宏.防止输液拔针后局部出血斑新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54.

[2]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6.

[3]单传颖,刘恩君,何仲.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6):139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