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武彦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武彦珍

武彦珍

武彦珍河北省怀安县左卫中学076181

在乡镇中学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其中感到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学生谈作文色变,使语文这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失去了应有的色彩。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我从乡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大胆地进行创新改革,加上女老师特有的细心与耐心,竟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之路。

一、立足农村,写农村生活

并不是只有写五彩缤纷的城市生活才能写出好作文;相反,乡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乡村中学生要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观察自己身边各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做到不熟悉的内容坚决不写。

1.写乡村特有景色

乡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乡村孩子常见田野广阔、村落炊烟、花草野果……乡村的土坯房变成了大瓦房,现在楼房又拔地而起,农民伯伯不再赶着牛车,却开着三轮车穿梭于乡间地头……这一切都能给乡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生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就有了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写乡村文化风俗

乡村有城市没有的文化风俗。乡村过年有自己的社戏,社戏是老百姓们穿上绸子做的花色衣服,像唱戏的,又比唱戏简单,打扮起来,扭起来,要扎一千个左右的灯碗,按规则转起来,灯碗中放上油,晚上点着,甚为壮观。农村过年要蒸年糕,用很大的瓷盆拌面,再一层一层撒到很大的锅里,看着热气腾腾地从锅里冒出来,想着金灿灿的黄糕,年味就来啦。在农村,人们自己摘苇叶,自己包粽子……只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就会有材料可写,就能写出好文章。

3.写具有农村特色的语言

“人黄有病,菜黄淋粪”,这是农村特有的谚语。又如农民的生活语言:“你看那人好冷哦,冷得脑壳都缩到肚子里去了。”学生生活在乡村,对这样的生活很熟悉,如果平时多积累生活语言,写到作文中是非常生动传神、富有特色的。

二、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学生有了材料,却不会组织,该怎么办呢?我认为要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开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要博览群书,善于积累。农村没有城市的大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很小,于是我发动学生积攒零用钱、压岁钱买书,一人一本,五十多人五十多本,一年下来收获颇丰。班里有了自己的图书角,方便了学生阅读。其次,光读还不行,还需要把好的段落篇目背下来,不断地理解、运用,慢慢把它变成自己的。河大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有两篇课文,叶文玲写的《我的“长生果”》和梁衡写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就有这样的阐述。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强调了读背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吸取别人文化的营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泉,自然地迁移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学做“巧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米”有了,我们该做“巧妇”了。作文技巧的高低往往着眼于细节,同样,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也在于细节描写的生动具体。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了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棉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其次,我认为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好文章,可以让你哭、让你笑;毫无情感的作文就好比枯木不会逢春,没有灵性。

四、常写下水作文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以往我也真的做到了“不湿鞋”,可实在不妙。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老师讲评作文时,有时会听到学生暗自嘀咕:老师只是讲如何写,为什么不写篇来我们看看?于是我尝试着给学生有话可写的作文题目时,和学生一起动笔写作。记得初一讲童年的话题,自然引到了作文上,于是我也试着写了一篇,并把我的作文放在他们的作文中,让大家来评判优劣。结果学生兴趣大增,摩拳擦掌地要与老师一比高低。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