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杨萌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它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二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重视和发展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四是按照法治国家的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建设,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五是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政府职能;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我国政府职能目前存在的宏观问题

由于经济社会的非线性发展与公共行政事务的不确定性,导致政府职能转变至今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从宏观上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职能划分不科学,职能交叉现象突出。政府职能定位关系全局,政府绩效不高的症结往往是职能定位不准。到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政府机构分工过细、性质趋同、职责交叉是影响政府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

二是相关政府职能的强化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弱化和转化相应的政府职能方面仍做的不够,政府的许多职能被弱化,许多职权被收回,在将其还归企业和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市场和社会并非万能的,及时、合理弥补市场和社会的功能缺陷,发展公共服务正是现代政府职能的关键所在。在注重发挥市场作用的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政府的管理,甚至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当、不合时宜地推向市场,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相当大的关联,而这些问题是市场自身无法调节和解决的。

三是缺乏对政府职能转变结果的评判尺度。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要实现把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管的、管不了的事分出去,但前提是要把该管的管好。政府职能应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目标虽然很明确,但缺乏必要的规范,没有在法律法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面对一个事项是否政府要介入时常常感到无法界定。所以我们需要以法律的方式明确应该做什么,为政府机关和人员提供一个具体的规范。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政府职能调整和行政机构改革涉及国家权力的部分转移,是国家权力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的部分地有序地退出。政府职能调整和行政机构改革是我国社会整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撤销合并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而且应该带动的是社会结构性的变动。这种结构性变动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各领域的各个层面。因此,政府职能调整和行政机构改革的成效决不能简单考虑政府本身,而应实质性考虑社会整体,尤其是政府职能裁减后社会对这些职能的接管。

1.2我国政府职能目前存在的微观问题

政府职责是静态的,而政府功能是动态的。从微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政府财政职能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财政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怎样发挥好财政职能其实就是如何完善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资金总量的管理上还需明确清楚。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不合理,行政性支出、经济性支出所占比重过高,社会性支出比例偏低。最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职能尚需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监管还有不到位的现象。

二是依法行政的履行仍然不足,政府职能的转变缺乏强制约束力。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利益既是政府部门低效、自我膨胀等行为的源头,也是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根源。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也明显不足,政府工作人员民主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官本位”思想意识较为严重,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权大于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服务职能的不足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WTO,履行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要求我国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仍然存在,管制型的行政手段还在一定范围存在,相应地,政府的服务职能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四是监管职能不足,危及民生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危及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

二、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原则

2.1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围绕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这一中心内容,进行不同力度的政府机构改革,从而确立关系、减少重复、明确职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机构活力。

2.2不断调整政府管理的原则

政府部门宏观微观事务一把抓,包揽了许多不应由政府管的事,企业实际上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政府管理经济的重点要逐渐从微观转向宏观,属于企业的权力逐步归还给企业,应该由企业自己解决的问题交给企业解决。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从全方位的,逐渐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就业、资源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应成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

2.3大力改进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原则

政府直接干预与行政命令、审批与管制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胜、创造性,也使政府因为对千差万别、瞬息万变的企业情况和市场活动难以做出准确了解和迅速反应而导致管理不当。

2.4积极推进政资分开的原则

政资不分是政府职能难以从根本上转变的资产基础。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及国家与资产关系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使政府集经济社会管理主体与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这使得政府部门会直接干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既妨碍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自主行为,也使政府陷入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境地。必须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改革措施,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资产基础,促使各部门把工作重心转向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

2.5依法规范政府行为的原则

从依照官员个人意志办事到实行依法行政,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政府部门行政权限、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陆续颁布,这些法规尤其是《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既为政府施政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又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管理职能,减少了主观随意性,避免了公共权力的滥用。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采取的措施

3.1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着力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着力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将政府职能由统治转向治理,由管制转向服务。

3.2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更新政府管理理念,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否则,政府职能转变只会停滞不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新政府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3.3坚定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反映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政府职能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和转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关键是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工作的重点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应直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要从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变为监管者。同时,应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政府应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并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三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关系。政府要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将政府所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等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承担。

3.4树立政府行政过程公开透明的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是指公共权力部门通过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过程,公开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依法对公共部门的权力运作进行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对于我国政府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提高行政效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政府职能的配置和实现机制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既要稳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又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相关职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既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经验,降低风险和成本,又要立足基本国情,突出特色和可行性。立足中国政治现状和历史文化背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机构改革至今虽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其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开透明,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

[2]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1993.

[3]张志坚.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4]许超.新中国行政体制沿革.[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5]魏礼群主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沈荣华.我国服务型政府研究览析.[J].行政论坛,2010.

[7]海芬丽.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J].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3.

[8]张璋.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范式--治理.[J].公共行政.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