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关于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

黄勇

黄勇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随着我们城市化发展,为了解决人们办公生活的停车需要,一般在高层建筑下部设有地下室,地下室施工相对复杂,极易发生各种质量问题,尤其是地下室渗漏问题历来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在本文中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作个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技术随着我们城市化发展,城镇居住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为了解决人们办公生活的停车需要,一般在高层建筑下部设有地下室,地下室施工相对复杂,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如施工中由于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极易发生各种质量问题,尤其是地下室墙板和底板的渗漏问题历来是地下室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地下室防水施工涉及到的工序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能,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作个探讨,与广大建筑同仁分享一下施工经验。

地下室防水系统一般由结构层和防水材料铺贴层构成。笔者主要谈谈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及细部防水构造的施工这三个方面的施工技术。

一、结构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1、混凝土配合比和原材料控制

即使目前已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也同样需要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首先要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反复试验,以确保符合施工要求,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实验室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结合材料的品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之后,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控制,防止出现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不是最佳方案而出现质量问题。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如果这个环节出问题,那么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对于原材料的选用,一般会遵循以下几个标准:水泥要符合相关的制作标准,并且性能稳定;砂石材料的强度要高,杂质含量要低,碎石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以及砂的含泥量都要符合规范。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时,要控制水的纯净度,可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目的是避免混凝土因水化热出现裂缝。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全面分层,二是分段分层,三是斜向分层。且由于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流动性较好,因此在施工时应严格振捣,避免出现振捣不密实和漏振的现象。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按部位分为底板和墙板混凝土浇筑。

2.1底板混凝土浇筑:针对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浇灌时易形成施工缝,因此应从底板一端两侧同时浇筑;浇筑间隔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为减少面层混凝土的收缩量,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应对底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3次抹压;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不少于2周的保湿养护。

2.2墙板混凝土浇筑:地下室墙体分层浇筑500mm~600mm为一步,各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所有的钢筋均按设计要求设置高标号砂浆垫块,保证钢筋的保护层;为了防止外墙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后,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浇水养护2周以上。

二、防水材料铺贴施工

1、铺贴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是在铺贴卷材前,将混凝土垫层表面和永久保护墙表面的渣土浮浆、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凹凸不平处要抹平,使其表面平整;测试垫层混凝土的干燥率,控制在小于10%时再施工,确保垫层不得潮湿;含水率较大时采用液化气喷枪吹火烘干。不得潮湿;一般现场检查方法可用卷材试铺在基层上,2小时后检查接触面,无结露即可。第二步涂刷基层胶粘剂,涂刷胶粘剂时要均匀一致,其厚度控制在2mm左右。

2、防水卷材铺贴施工。

2.1防水卷材施工随混凝土垫层施工流水段进行,且遵循先附加层后立面,再平面的施工工序;平、立面处应交叉接缝接,缝应在底平面距立面不小于600mm处;所有平、立面交界的阴阳角处均应铺贴附加层,附加层应按加固处的形状仔细粘贴紧密;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立面应采用满粘法铺贴;遇沉降缝处,要留出沉降量,并采用点粘法铺贴,阴阳角处要保持合理的弧度;卷材保护层施工时,谨防防水层受损害,卷材铺贴应错缝交接,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且上下两层卷材不可相互垂直铺贴,并用盖缝条或密封材料将接缝处密封,以防渗漏隐患。

2.2防水卷材铺贴结束后,应尽快抹25mm左右1∶3水泥砂浆保护层;铺贴在永久保护墙内侧的防水卷材是外防内贴法,因此也应在其内侧抹15mm左右的1∶3水泥砂浆保护层。

三、细部防水构造的施工

1、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方法

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地下室墙板施工时,为了解决墙体穿墙螺栓遗留的渗水隐患,避免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地下室外墙模板宜用一次性的防水螺栓。止水环采用3mm厚的钢板,直径50mm,要求与栓满焊牢固,外墙螺栓在拆除模板后,在外螺栓的根部剔凿40mm深的缺口,用气焊烧断螺栓,用防水砂浆将缺口堵抹压实,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

2、穿墙管道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地下穿墙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此,施工中均应进行防水处理。首先,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前应在穿墙管道处预埋套管,并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环;穿墙管道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当止水环数量按设计规定安装穿管时,先将管道穿过预埋管件,并将位置找准,作临时固定,然后一端穿墙管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满焊严密;最后从钢板上预留的浇筑孔注入改性沥青软性密封材料或细石混凝土处理,且套管周围浇筑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3、施工缝处理方法

施工缝也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防水混凝土底板一般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高于底板不小于20cm的外墙上。施工缝浇筑时,应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若地下室施工中如果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时,垂直施工缝应留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部位。

4、变形缝处理方法

应严格控制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装防止固定,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不再渗水。其具体措施为:应清除变形缝内杂物,排干明水;将缝内两侧基面打凿宽约80mm~100mm;选用特种水泥加凝结材料搅拌细石混凝土,作基层封堵,在其上铺设注浆层,后再于其上作与基层同样封堵;注浆顺序为先底扳后侧墙,每根管注浆要求达到相邻管内向上涌浆为止;上层封堵材料强度已经达到,则从此预埋管口高压注凝结堵漏浆;最后按设计要求在变形缝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完工后用气焊烧平注浆管。

结束语:

地下室防水施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从前期的结构施工到后期的防水技术处理,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好的施工经验,努力掌握防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认真落实管理,一定能有效杜绝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金安.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