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刘书新

刘书新(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86-02【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非手术和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疗法治疗腹肠梗阻,优于非手术治疗效果,病情恢复快,值得普及。

【关键词】非手术;手术疗法;肠梗阻肠梗阻是常见的肠胃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病因复杂,多与术后粘连有关。过去对于手术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再行手术治疗,效果难以理想,因此大多采取保守治疗。而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的发展,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得到提高。本院对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详细报道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为主要对象,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范围为22岁到66岁,平均年龄为(49.3±3.4)岁。病程为11小时到4天,平均病程为(2.5±0.2)天。其中粘连性肠梗阻56例,粪石性肠梗阻34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包括水电解质纠正、禁食、灌肠以及抗感染等,并采用奥曲肽以及奥美拉唑等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手术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构建气腹后实施三孔法入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超声刀、电凝操作;对于粪石性肠梗阻患者,则实施夹碎操作,之后将其转移至远端,必要情况下实施体外手法碎石。手术结束后对腹腔进行冲洗,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病情允许下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改善患者腹膜炎症,促使胃肠恢复。1.3观察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1)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排气以及肠鸣音正常,X线检查显示肠管无异常,腹腔不存在积液;(2)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排气以及肠鸣音基本正常,X线检查显示肠梗阻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X线检查显示肠梗阻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1.4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X±S),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503414248(96%)

对照组5025121238(76%)

可见,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2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h)

组别例数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实验组502.5±0.14.2±1.15.1±1.2

对照组504.5±0.26.2±0.27.6±1.4

可见,在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肠梗阻是常见的胃肠疾病,主要因肠道受阻塞所致,症状以腹胀、腹痛等为主。在治疗上,过去多主张非手术治疗,认为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术后粘连加重,增加并发症。而临床研究指出,保守治疗的疗程较长,且疗效不佳。因此越来越多学者指出,对于肠梗阻的治疗,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尽早实施手术治疗[1]。

微创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腹腔镜手术开始得到应用,相比常规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性,且安全性高。本院研究显示,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肖敏[2]的研究结果相符。

可见,采用手术治疗肠梗阻,虽然存在一定创伤性,然而其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疗法,且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1]盛银行.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C):155.156.[2]肖敏.非手术与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7):109.110.

来源期刊

健康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