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外固定护理

/ 1

跟骨骨折外固定护理

夏晶晶

夏晶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骨科20162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334-02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外固定支架

护理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是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固定确切,组织损伤小,感染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和皮肤血运不良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报道效果无名显区别。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34足,其中男21例23足,女11例11足;年龄22~58岁,平均38岁。左侧19例,右侧15例(其中包括双侧跟骨骨折3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1例,车祸伤7例,摔伤2例,砸伤及其他合并伤4例。所有患者均行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片。24例行常规CT扫描,8例行螺旋CT重建,其中跟骨关节内骨折行跟骨Broden位CR片。按照Sanders骨折分型:Ⅰ型3足,Ⅱ型12足,III型15足,Ⅳ型4足。

1.2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均摄X线平片诊断跟骨骨折,确定骨折线的基本情况,后关节面有移位时,除标准的正、侧、轴位X线平片外,还应该拍跟骨的Borden位X线片。并行水平面和额状面摄跟骨CT检查,必要实行螺旋CT重建。

1.3手术方法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患者俯卧位,在C型臂监测下,摄Broden位X线片,在跟骨结节处由内向外横穿人1枚直径为4mm的斯氏针,若为舌状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斯氏针应穿人最上方骨块上,助手双手握持小腿中上段并维持髋关节伸直,膝关节于屈曲90。另一助手握住前足,踝关节跖屈30。术者牵引斯氏针进行复位,然后用两手掌分别置于跟骨内外侧,向中间用力相对挤压增宽的跟骨,恢复跟骨的宽度,以矫正侧方移位。如关节面仍有塌陷,再用克氏针经皮撬拨,使复位满意,最后使用锁定钢板外固定。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因骨折部位的疼痛,行动不便,易产生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术前应详细介绍患者手术的类型、步骤、配合方法等,使患者和家属对手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向其解释尽管手术会带来疼痛和创伤,但是可以耐受,而且尚有必要的手段予以控制,同时有意的向他们谈论相似的成功病例。做好术前教导,使患者帮助其解除忧郁情绪,使其了解精神状况不佳所带来的危害,只要从精神、活动和营养等方面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将会很快得以康复。

2.2术前准备:按医嘱做好化验、检查。为保证患者术后的舒适和方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做好术野的清洁准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麻醉方式、手术步骤及配合方法等。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进行适当活动,以增强心肺功能。指导患者床上排便,使患者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康复做好准备。

2.3患肢护理:术后适当抬高患足,以促进静脉回流,改善末梢循环,减轻局部肿胀。保持患足功能位(踝关节背伸90°),注意观察患足感觉运动情况,若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4针孔消毒:针孔每日以75%酒精滴注1次,每日更换所盖的敷料1次。如针孔周围出现纤维性包裹时,切勿用棉球擦拭或将皮痂清除掉。因其对针孔感染有屏障作用,可以减少感染。

2.5疼痛护理:告知患者采用松弛术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疼痛;术后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减少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刺激;将本病有关的生理及病理知识和疼痛反应规律告知患者,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以提高其痛阈;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加强营养:骨折患者必须加强营养支持,以达到促进骨愈合的目的。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粗纤维及含钙量多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骨头汤、牛奶、海米、水果、蔬菜等,以促进骨折愈合。

2.7功能锻炼:术后6~8周,骨折已基本愈合时拆除外置锁定钢板,拆外固定架后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囊粘连及挛缩。指导患者活动患肢,动作轻柔,活动范围从小到大,从被动到主动[1]。3~5d后进行主动运动(踝关节屈伸运动,30下/次,3~4次/d)。拆外固定架后即可下地扶拐行走,开始2次/d,每次5~10min,并逐渐增加时间及次数,术后l0~l2周后恢复踝关节功能,逐渐下地负重行走。

3结果

本组无一病例出现皮肤感染、坏死。随访2~18个月,平均12个月。综合病人的主观症状及体征,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Ⅰ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93%;Ⅲ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85.7%;Ⅳ型跟骨骨折优良率为60%。总体优良率达87.1%。

参考文献

[1]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