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前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全身麻醉前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影响

古洁

(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全身麻醉前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诱导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方式,实验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增加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变化及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9.1+9.5)mmHg、(68.1+12.8)mmHg,对照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3.4+9.0)mmHg、(63.9+14.7)mmHg,相比于进入手术室后实验组平均动脉压(86.7+13.7)mmHg,对照组(85.7+9.9)mmHg下降程度显著,且对照组下降幅度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插管3min明显低于进入手术室后,血糖水平在插管10min明显低于进入手术室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乳酸(Lac)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前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能够显著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身麻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胸外科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具有一定影响,部分手术患者前期心肺功能不完善,气管插管时经常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因此麻醉诱导期时血液循环系统波动较大,时常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为此,选择恰当的给药方式、合适的药物对降低应激反应发生可能性及降低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右美托咪啶属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据哟镇静、镇痛的效果,有效温性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因此常在全身麻醉时使用[2]。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麻醉诱导期的影响,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实验均经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冠心病、高血压及精神疾病病史,排除肾脏、脑、肺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心动过缓等心脏功能异常患者,排除近期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患者及药物过敏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22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2.5+1.5)岁,体质质量指数均小于30kg/m2,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年龄42~64岁,平均年龄(51.9+1.8)岁,体质质量指数均小于30kg/m2,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8h内禁饮、禁食,术前30min常规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及阿托品0.5m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常规吸氧,同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乳酸(Lac)及中心静脉压(CVP),使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患者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采用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及麻醉方法,首先使用咪达唑仑0.1mg/kg、地塞米松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及丙泊酚2mg/kg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1.5min后气管插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后进行麻醉。术中泵注0.1~0.6μg/kg/min瑞芬太尼及4~6mg/kg/h丙泊酚,术前5min停止丙泊酚泵注,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泵注。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0.4μg/kg,泵注时间5min。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插管时、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同期右侧静脉采血,检测患者乳酸、血糖及皮质醇浓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实验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9.1+9.5)mmHg、(68.1+12.8)mmHg,对照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3.4+9.0)mmHg、(63.9+14.7)mmHg,相比于进入手术室后实验组平均动脉压(86.7+13.7)mmHg,对照组(85.7+9.9)mmHg下降程度显著,且对照组下降幅度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x+s)

3讨论

由于胸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创伤导致患者自主调节能力和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因此麻醉诱导期会出现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为此,选择恰当的给药方式、合适的药物对降低应激反应发生可能性及降低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对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3]。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抑制神经元起到抗焦虑、催眠及镇静作用[4]。临床试验表明,右美托咪啶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本组实验表明,实验组患者经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后动脉压水平波动较小,因此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诱导麻醉过程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右美托咪啶分布广泛,因此可产生较强药理作用,在负荷剂量输注完成后,BIS指数逐渐降低,可被唤醒,有效保证患者术中麻醉安全性。右美托咪啶能够保证患者肌肉松弛,令患者适当镇静,使其他麻醉药物作用增强,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危害程度[5]。本组实验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方式,实验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增加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变化及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经实验结果证明,利用计算机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可根据患者血药浓度控制麻醉深度,使麻醉程度迅速达到规定范围,稳定靶浓度,具有较高可控性,且操作简便,具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庆波;刘洋.右美托咪啶靶控输注对老年肠胃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01):79~81

[2]张晔.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02):317~319

[3]苏玉池;李罡.右美托咪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9):130~133

[4]王海莺.右美托咪啶对肠胃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麻醉效果的影响[J].药物与临床,2011,49(16):66~67

[5]张燕;郑利民.右美托咪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28(06):5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