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采建设精益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电采建设精益管理措施

房晓燕

(国网河南虞城县供电公司河南虞城476300)

摘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预付费控制功能极大的丰富了电费回收手段,也为电力企业电费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及时、完整、准确的电量采集,提高了抄表的实时性,并能分线、分台区进行线损计算,为进一步推进营销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信息、系统、建设。

一、事件概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集专变、公变、厂站、居民集抄电能采集于一体,通过无线GPRS通讯与采集终端连接,实时对用电客户的电压、电流、用电负荷、功率因数等用电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实现“四位一体”(负荷控制、用电现场异常信息报警、电费预付费管理、线损统计)功能。通过加强电采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逐步落实“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工作目标要求,为建设“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坚强智能电网、实现营销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施办法

1)成立组织机构,提供强力保障。为保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强力支持。组建电能信息采集班,运行人员包乡包所进行监控。每天对终端上线率、抄表成功率、异常信息等数据进行汇总,并将汇总信息记录在电采运行日志上。对不在线的终端和在线没有数据的终端及时调试,确保终端的上线率和抄通率。

2)严密过程管控,提高工程质量。本着对工程建设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确定了“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铸精品”的建设目标,依据《厂站电能量采集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用电采集系统现场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建立部门联合协调机制,确保了工程建设高效有序推进。严格按照利用周例会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公布工程进度排名,形成了“比、追、赶、超”的工程建设氛围,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速度。选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建设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创造了条件。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工艺,提前邀请专家对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就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工艺提升、资料整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为施工人员详细讲解电能表、互感器、采集终端联合安装方法。根据交流接触器控制原理制作出一套模拟盘,这样让施工人员更直观的看到负控终端的控制原理。进一步提高了施工人员安装技术水平。

4)加强电能监控。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平台,可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等运行信息。对异常数据能够做到及时判断,并及时将异常客户信息以工作单形式下发到相关人员,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做到隐患早发现早排除。

5)加强预购电建设。充分利用电能采集平台的预付费功能,对客户的购电、用电活动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当剩余电量达到报警电量,主站实施短信报警,提醒客户及时购电。当客户剩余电量为零时终端将发出跳闸命令切断用电回路,从技术上保证了预购电功能的实现,解决了电费回收难的问题。为使预付费工作顺利健康的发展,公司制定并严格执行以下措施:

(1)明确内外分工,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将现场安装与远程调试同步进行,做到安装一台,调试一台,确保远程采集与控制成功率100%。

(2)明确专变台区信息:对专变客户联系方式、用电性质、用电负荷以及报警电量等信息进行认真核实,确保终端与客户信息一一对应、采集数据成功。

(3)制定预付费开通实施考核管理办法,以供电所为单位统计已具备实施预付费控制的客户数量,每月将已开通预付费客户数所占的比率纳入到供电所考核之列,自我加压,推动预付费工作全面实施。

(4)明确专人分管:设立专责每日跟踪查看客户的预付费余额,利用短信平台和电话告知的方式三次提醒客户及时缴费,保证客户正常用电,避免因欠费停电给客户生产带来不便。

三、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已安装专、公变采集终端4426户,35kV变电站实现了电能采集全覆盖,智能表推广应用。居民用户共安装集抄22万户,使我公司2/3用户实现了集抄。

四、工作成效

1)提升了线损管理水平。通过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线损实时分析功能,总表和分表同时抄读,技术人员可通过线损数据密切关注每日线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重点排查。从根本上杜绝了估抄、错抄、漏抄现象,提高了线损核算准确性。为我局线损指标制定提供了依据。利用电能采集事件报警功能,及时处理窃电行为一起,由设备引起的计量故障53起,追补电量87万kWh。通过对线损较高的10kV线路连续3个月的监测和分析,其中10kV后虞西线损由安装前的2.0%下降为1.53%,10kV朱环线由安装前的1.9%下降为1.4%,10kV道棉线由安装前的2.2%下降为1.65%,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2)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预购电控功能改变了以往人工催缴电费模式。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预购电功能,实现了对工业专变客户的“预购电”管理,目前已对1248户工业变实行预缴电费,每月累计预缴电费2300万余元,从根本上规避了企业拖欠电费的风险。

3)系统还提供了有序用电的管理模式。按照编制的有序供电方案,通过系统提前向客户发出报警信息,将负荷降下来。2011年在我县供电严重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对21个拒不执行错峰用电的工业客户实现了远程拉闸限电,根本上解决了以前因负荷紧张时而整条线路拉闸限电现象,确保的居民生活正常用电,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提高了整个电网的负荷利用率。

4)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系统开展远程抄表、用电异常检查、电费催收、公用台变的负荷实测与分析等功能,改变了以往需人工现场操作的传统模式,一条含有53台配电变压器的10kV线路,在未装采集终端前,人工抄表至少需要5个小时,现在只需要3分钟。一个有230户居民的台区,平时电工抄表需要4个小时,现在只需5分钟时间即可全部抄完,且数据准确无误。人员、设备消耗投入得以极大地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避免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隐患。

五.结束语

对管理过程中各类工作有效监督,加强终端资产和安装运行的流程化管理,同时对电能信息采集管理进行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动态考核,帮助企业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由分散、单一的管理向全面、综合的实时管理转变。从而变电力营销的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培养更多满足系统运行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系统功能应用,实现区域内电能信息采集全覆盖。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积极推进电能信息采集建设和管理,从而为营销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