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程建设阶段项目内机组间经验反馈的优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核电工程建设阶段项目内机组间经验反馈的优化建议

徐占东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124

摘要:纵览我国在建或拟建的核电项目,各项目内机组在建造时间上均存在先后关系,同期建造数量均大于2台机,本文在提出建立机组间经验总结和反馈必要性的同时,重点以岭澳核电站项目二期(以下简称“岭澳二期项目”)作为研究主体,经过岭澳二期工程3#机-4#机经验反馈的不断摸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机组间经验反馈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具体运作原则及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完善,从而达到以岭澳二期项目为雏形,在后续新建核电项目渐丰羽翼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核电工程经验反馈体系。

关键词:核电项目经验反馈岭澳二期项目

1.建立机组间经验反馈机制的意义及必要性

1.1意义

是一个企业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任何企业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是无法长远生存的。作为一个学习型企业,以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理念促使我们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馈。

有助于对核电建设的国产化、自主化的消化吸收,有利于中国核电走出国门。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馈是一个查缺补漏、精益求精的过程,通过国内批量化的核电建设,从中举一反三进行设计改进与优化、强化国产设备制造质量,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是后续在建机组的宝贵财富。机组建设期间的经验教训与总结,将对后续的同行业、同类机组产生警惕与预防作用,对预防安全事故重发、控制设备质量事件有重要作用。

是机组投产后维护保养的追溯源。在国产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背后,为了保证机组的长期安全运行,项目建设期间的经验反馈和缺陷处理过程记录将为后续机组大修、小修提供问题处理、原因分析的数据追溯。

1.2必要性

首先,目前国际核电竞争企业众多,是企业自身快速成长的需要。核电的建设过程追求科学合理、循序渐进,遵守自然发展规律。但企业的成长需要历练,通过对建设过程中的缺陷处理、经验总结,达到企业员工自我专业技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专业人才比例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竞争力。

其次,目前中国核电在建机组众多,是取长补短的需要。目前国内在建机组综合了EPR、AP1000、CPR1000、华龙一号等多条技术路线,同类机组之间做好经验反馈,及时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是保障机组建设和运行的有力手段。

再次,目前国内核电人才紧缺,需要积累经验来培养人才。国内核能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不到3%,在化石燃料极度消耗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在能源结构厄待调整的形势下,核能是目前唯一成熟有效的替代能源,核能的发展需要核电人才的跟进,而经验积累与反馈是培养发展核电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现状

2.1项目建设期间,前期记录较为完善,但后期落实较为困难

在项目的经验反馈信息系统中可以查询非常完整的经验反馈单,每一项经验反馈单均描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但未体现如何影响其他项目,也未体现如何主动向后续项目落实传递。

2.2处在经验积累的初级阶段,尚未达到预防阶段

目前中广核在建项目虽然建设时间存在先后顺序,但所采用的技术不尽相同,无法在技术和经验上全部复制,导致经验积累的困难。经验反馈工作尚处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能力不足。

3.岭澳二期工程实例分析

3.1组织建立与运作

3.1.1组织机构

岭澳二期3-4#机经验反馈工作,由项目总经理牵头,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依托单位进行经验反馈项的分发汇总及协调事宜,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设立专项接口人,负责本专业任务分派与信息汇总,各专业经理对其经验反馈困难项进行责任分派与落实。组织机构图见下图。

3.1.2运作方式

岭澳二期项目通过汇报会、跟踪会、专家会、消缺会等周例会的形式进行机组间经验反馈的管理。具体包括:

(1)借助项目层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关键节点成立的专项委员会,将经验反馈项列入固定跟踪事项,实时监控,滚动更新,并就进展缓慢项予以通报,提醒相关责任领导关注。(专项委员会包括冷试委员会、热试委员会、装料委员会、常规岛安装调试委员会等)

(2)将经验反馈清单列入机组消缺范围,消缺小组将根据各个进度关键节点进行筛选,分级分类处理。

(3)由项目总经理主持召开经验反馈专项会议,由各板块接口人参加,针对未关闭项进行进展更新及梳理,对机组状态进行确认,并对已完成项进行确认,在梳理过程中明确分歧项、无方案项并提交专家组。

(4)成立专家组,由设计采购队经理或项目设总主持召开缺陷处理及经验反馈专家组会议,由各业务专家、运营公司专家及监督站专家参会,对3-4#机经验反馈及4#机缺陷处理过程中的分歧项、无方案项、困难项进行深刻分析与讨论,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5)运营公司针对岭澳二期项目缺陷处理及经验反馈,成立了专项跟踪会,对工程已处理完成待生产确认与验证项进行确认关闭,并将生产关注项反馈至工程方。

(6)机组间经验反馈开展至后期,已明确了专家组、消缺组、跟踪组三组分别运作,三组互相联系的运作方式。即专家组针对疑难项,消缺组针对紧急必清项,跟踪组针对日常处理项。

3.2流程管理与工具使用

3.2.1流程

3-4#机经验反馈流程,遵循“重反馈、强落实、慎关闭”的指导原则,向下形成提出人提出问题并明确要求完成时间、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并分发问题至各板块专业队、由各专业队接口人制定责任人落实问题。向上形成责任人汇报进展至专业接口人、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进展并反馈至各提出人。

注:对提出人提出的3号机的问题,责任人首先应核实4号机是否存在类似问题,明确4号机的状态。

3.2.2记录及跟踪工具

3-4#机经验反馈按照“流程短、易跟踪”的原则进行跟踪工具的选择,采用“简单高效、滚动式”原则进行记录。所以建立共享服务器进行跟踪,选用Excel表格进行记录,确保了进展的及时录入、简化了记录过程、强调及时高效的落实。

3.2.3数据处理及分类

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期对数据的需求,数据处理与统计应当作出适应性调整,逐步精细化。数据的统计与分类不可分离,数据分类是对数据统计的进一步细化。以下对每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前期数据统计(2010年6月18日):

中期数据统计(2010年11月25日):

通过对前期、中期、后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数据的统计和分类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精细,至单个系统。在4号机冲转并网后,随着经验反馈项剩余数量的不断减少,逐渐与遗留项清除与4号机组小修工作融合,逐渐以二类项的形式和4PAC遗留项的形式跟踪,直到全部关闭落实。

3.3存在问题

3.3.1非正式的组织

岭澳二期项目3-4#机经验反馈的组织机构及运作均为非正式组织,其优点在于可灵活应对工程建设工程中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其缺点在于无法认定工作的重要性。

3.3.2无程序依据

开展3-4#机经验反馈完全源于岭澳二期项目3HFT委员会上的一项任务,没有相关正式文件或程序根据,无法说明此项工作的常规性和质保合规性。

3.3.3无正式的分类原则

经验反馈数据分类按照项目所需进行分类,所以对经验反馈数据真实反映现场落实关闭情况非常清晰,但同时,不同时期的不同分类往往造成无法统一记录、无法统一标准、无法统一录入信息系统、无法与集团层、公司层经验反馈系统无缝接轨。

3.3.4无正式电子流程记录

流程相对简单单一,通过电子表格维护的形式,不利于后续的存档和向其他项目的共享。

3.3.5无相关激励措施

3-4#机经验反馈与4#机缺陷处理工作在岭澳二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工程方面在反馈积极性上存在很大被动情绪,不利于缺陷的发现和消除。期间,由于经验反馈与缺陷处理关系到整个机组状态,故接产单位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协助岭澳二期项目做好经验反馈。

4.机组间经验反馈的改进建议

4.1柔性的非正式组织

机组间经验反馈工作应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而在项目建设每个时期对工种的要求不尽相同,在项目针对每个进度节点成立相应专项委员会的同时,经验反馈小组应根据委员会的变化而变化,并作为项目常设机构,机构人员可根据前期、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不同阶段的需求灵活变动。

组织机构的成立可根据需要,在项目层会议通过纪要的形式确立。非正式组织优势在于灵活多变,流程简化,对经验反馈项的及时落实与跟进非常有利。而正式组织往往由于过于强调流程的完整,或由于流程的繁琐而使经验反馈项不能及时落实,从而使经验反馈项无效。

大业主模式下的经验反馈的组织机构,应充分考虑业主公司的参与程度。

4.2灵活的跟踪流程管理

机组间的经验反馈在流程上应不拘于形式,以“方便跟踪、及时落实”为原则,一切有效的反馈方式和跟踪途径均可以利用,一切利于经验反馈项及时落实的跟踪手段都可以运用。跟踪过程中,问题的关闭要遵循“谁提出,谁关闭”,即提出人提出问题,也应由提出人验证关闭问题。

4.3经验反馈的内容

机组间经验反馈的内容应该包括前后机组的同类型、同性质问题,它应该是整个项目缺陷、问题处理的最后兜底,它应该是除遗留项之外,最全面、最精细的缺陷记录。

4.4数据处理

参照遗留项的数据处理方式,按照项目建设阶段的不同需求分类应有所不同,对数据的统计结果形成简单报告。

结语

本文以岭澳二期作为研究实体,对机组间经验反馈的组织机构、跟踪流程、数据处理做出分析,望通过本文对岭澳二期项目范例的分析将机组间经验反馈的良好实践推广至后续核电建设项目,以完善核电经验反馈体系中项目层机组间经验反馈的空白。

参考文献:

[1]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学院.《核电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

[2]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百万千瓦级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中国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