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中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中的影响效果分析

付明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科随机抽取7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肠梗阻;负面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47-02

肠梗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造成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由于局部肠道出现血运障碍,导致肠腔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或有部分不能通过[1]。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近一年来收治的70例肠梗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影像学报告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肠梗阻。年龄在2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12.5)岁。包括男患者43例,女患者27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26例,高中文化程度的28例,初中文化程度的12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发展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当患者肠梗阻症状体征解除后要加强饮食方面的护理,同时要检查患者胃肠减压是否通畅、吸出物量的多少以及颜色的变化等。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比较温馨、舒服的病房条件,针对接受全身麻醉术后尚未恢复意识的患者,患者采取去枕平卧位,并保持绝对卧床状态6小时。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手术后患者的引流情况,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帮助其将体位调整至半卧位,予以其相关的基础护理服务。

1.2.2实验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随时注意监测患者病情:根据就诊患者的不同病情发展情况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制度,并规范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好住院床位;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准[2]。②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积极采取对应的心理方面的疏导。术前心理干预:肠梗阻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复杂,患者在患病后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抵触抗拒心理,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将肠梗阻相关的知识、病情变化特点等提前告诉患者,同时将手术治疗的效果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告知患者,让患者提前做好心里准备。若要提前对患者采取胃肠减压,要保证动作轻柔,进管时应随着患者的吞咽动作有规律进行,叮嘱患者抬高头部,使得胃管下行通过咽后壁时缓慢,尽量保证一次就能顺利。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3]。术中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手术,减轻手术治疗的恐惧感,防止患者发生应激反应。麻醉师在进行麻醉操作时,需要保证其动作的轻柔性,详细的向患者解释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的反应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干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监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对其进行术后宣教,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卧床休息,术后一天禁食禁水,防止出现食物堵塞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况,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心理情况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内容如下附表1。

3.讨论

肠梗阻目前在临床比较常见,属于一种急腹症,发生因素比较复杂。肠梗阻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毒血症、休克及死亡,因此,要引起重视,现代医学认为肠梗阻的发生主要与肠腔内发生阻塞有关,伴有局部血运障碍,引发剧烈腹痛与呕吐及休克等。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系统护理干预要求尽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安抚与宽慰患者的情绪。针对不同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宣教,此外,还要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

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的护理,最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附表1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措施预后的临床效果比较(x-±s)

【参考文献】

[1]吕云福,邹声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2-397.

[2]朱妹,黎贵湘,刘慧玲.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3,38(12):2326-2327.

[3]庸款秋,周少波.心理护理对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