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合理设置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王鑫秀刘冬霞

王鑫秀刘冬霞(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摘要: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训教学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以便能在实习岗位上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实训课程;数控技术;合理设置

如何合理设置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设置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是为了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训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加强实训课程的建设的同时,就要将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合理安排。

1合理设置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其核心问题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实训课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搞好实训建设,不仅可以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科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而且可以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职业教育改革面临许多问题,我们要抓住主要问题,以此为突破口,来带动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实训课建设、合理设置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加强实训课建设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是作为专业建设的需要。而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实现,而实训课的合理安排又是加强实训教学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新的教学模式是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围绕培养能力来展开,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做到理论教学为培养实践能力服务。实训课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从高职院校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而加强实训课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能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校企合作可实现“定单式”培养将招生与招工合二为一,专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科研;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职业院校要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就必须加强实训课建设。只有通过实训课建设,才能更好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才有利于职业院校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加强实训课建设,势在必行,是新的教育模式的需要,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基础,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只有抓好实训课程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不仅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教学职业环境;更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和体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新思想。

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内实训体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产品的生产,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中培养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上课时,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操作者。从而实现“学做合一”,“工学结合”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变革。工学结合将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其次,是教学团队的建设为“双师结构”。校内实训带动了另一重要变革就是教师队伍的结构变化。要实现生产性实训,一方面,请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学校教师也要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去,增加生产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加强技术交流,共同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发挥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充分了解实际生产中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的为学生安排实训课程内容。对于生产性实训还要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逐步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职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另外,生产性实训要求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深入企业,对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要开展深入调研,明确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工作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在开发课程中,注重企业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促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工作技能协调发展。这样的课程开发,需要专任教师与企业管理技术骨干一起,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参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编写适应岗位能力需求、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教材,并将其合理安排在实训教学当中。

在数控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中,其教学方式方法上与过去的传统教学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模拟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的专业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以项目教学法来合理安排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就是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应变革。它拉近课堂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大力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等,强化工作任务仿真教学,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

3加强数控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有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譬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由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支援、共同受益。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体制保障,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来合理安排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训内容,加强与企业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上应该体现开放性原则,一是使学生不仅可以在上实训课时使用设备,还可以在课外时间也能进入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真正做到自主完成实训任务;二是体现实训基地的社会价值。在完成教学任务前提下,实训室向社会开放,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提高竞争意识,为他们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