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魏彩云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中心卫生院;湖北宜昌443518)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均在用药初期出现,随时间延长自行消失。结论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且有助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且不良反应风险低。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方式、酒精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若不及时治疗干预,溃疡面逐渐加深扩大,可导致穿孔、出血、癌变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需积极给予患者有效治疗[1]。抑酸药是消化性溃疡治疗常用药,其中兰索拉唑为新型抑酸药,为探究其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受试者,对兰索拉唑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上级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34±22.1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9.13±21.44)岁。两组患者中已排除溃疡出血者,肝、肾功能衰竭者,溃疡穿孔者,入组前均为使用抗菌药、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溃疡治疗药物。两组患者在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1.0g/次,2次/d)、克拉霉素(0.5g/次,2次/d)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持续治疗7~14d。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肠溶片,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10mg/片),20mg/次,2次/d;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兰索拉唑片,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15mg/片),3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1d,疗程结束后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估

治愈: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且三个月内未见复发者;显效:腹胀、腹痛、恶心、嗳气、腹泻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消失,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三个月内再次复发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病情加重者[2]。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

1.3.2不良反应评估

监测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有无腹泻、嗜睡、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7%),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乏力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率为4.76%(2/42);对照组出现乏力3例,食少纳差2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率为16.67%(7/42);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均在用药初期出现,随时间延长自行消失。

3讨论

质子泵抑制剂是常用胃酸抑制药物,可有效控制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是消化性溃疡的基础治疗药物。近年来,新型质子泵抑制剂不断涌现,较多文献报道显示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较好,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和溃疡面愈合[3]。为此,本院对比了兰索拉唑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5.23%,显著高于奥美拉唑治疗组(75.57%),与上述文献结果一致,可知兰索拉唑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兰索拉唑属于新一代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与奥美拉唑同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但是药物性质、药理作用差异较大。兰索拉唑给药后可进入胃壁细胞,促进强酸性酶系统失活,阻断胃酸分泌的主要环节,从而达到抑酸效果。此外,兰索拉唑还可改善消化道PH值,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兰索拉唑给药后可提升胃内pH值,这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繁殖较为不利,也间接达到了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效果,对于消化性溃疡治疗较为有利。此外,兰索拉唑药物稳定性和维持作用浓度均较奥美拉唑有所改善,较多文献报道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于奥美拉唑,且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安全可靠[4]。本次研究研究也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且不良反应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可知兰索拉唑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应用兰索拉唑治疗临床疗效可靠,且有助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且不良反应风险低,可作为消化性溃疡治疗首选抑酸药。

参考文献:

[1]郭羽.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配合抗生素等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4,5(03):466.

[2]黄昕,刘明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4,8(10):139.

[3]何雪梅.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4,8(08):1042.

[4]杨盛艳.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