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张红

张红

〔摘要〕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兴趣,人的追求的自由发展,强调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强调人的自身的提高进步和不断的自我完善,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强调人的人格独立,强调突出人的主体性。因此,人文精神应该渗透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渗透在国家的行为中,渗透在人类的追求中。

〔关键词〕高中英语人文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成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平等中的首席”,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英语也不例外。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已体会到教授单词、语法等语言要素固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却不是唯一任务,因为语言是个工具,它被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它包含百科知识、社会文化、哲理和智慧,因此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英语是一门学科,但它更是一门语言。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而应作为一门语言来教学,体现语言中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既要注重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也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所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就现有的教学条件来说,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现有的教材在整体编排上,注重了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的系统性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与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在内容上覆盖了不同层面和类型的话题,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等等。教材的话题特别是教学活动、任务考虑到了高中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同时也会加深其对国际事物的理解,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材的评价系统既关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中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等。所以,高中英语学科教材的编排为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利用教材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口,是实施英语课堂教学和人文教育整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怎样利用教材,借助任务,通过多样化手段导入文化内容,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是教师应该去考虑的问题。教材中的课文或对话等可以选用一些反映目标与文化的题材。学生在学习课文或对话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会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中的教材各单元中均有很好的文化知识的主题和素材,如友谊、交际、运动、科技、环境等,教师均可利用,在课堂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导入文化知识。有时可以利用课文后面的注解来为学生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如作家的生平、作品等。为了弥补课文中文化知识的局限性,教师还以专门开设“文化窗”对某项文化进行专题介绍,如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等等,学到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著名诗人和被人广为传颂的诗歌。

新课程标准第二模块第一单元Cul原turalRelics的中心话题是“文化遗产”,内容涉及“文化遗介绍”、“文化遗产的修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这一单元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些话题展开的。在了解国外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的同时,教师可以增加对故宫和圆明园等中国文化古迹的英文介绍,以增进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用上本单元中所学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对家乡的相关背景情况进行介绍和报告,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发现,单元的课程设计中需要进行的人文教育不是每堂课都能完全顾及到。新教材每个单元中目标任务的安排丰富多样,包括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aboutlan原guage,usinglanguage,structure,discus原sion,talking,writing等等。虽然这些内容可以经过教师的重新安排整合,但大块的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任务还是具体存在且不容忽略的。为了赶进度,教师只能每个内容都“蜻蜓点水”般一教而过;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一点,掌握一点”,并扎实有序地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那只有放慢教学进度,这样就会完不成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尝试,本人找到了有效兼顾两者的办法:即为“确立主题,分层渗透”。在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宏观的思路和教学步骤,剖析教材,确定每单元多元文化、人文精神的主题,具体分解落实到某一项任务,或多项任务,在课堂内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来分层完成。人文教育不一定堂堂课都有,但必须从高一到高三每单元、每星期、每个月都有,而不是教师为了体现任务型教学而随意地设计几个任务。通过这样宏观的调节与安排,定能做到持久有效的人文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以本人尝试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高一上第6单元Goodman原ners为例,在分析教材之后,可以设定几个人文教育的主题,并转化为以下几项任务:①学习道歉、道谢(用对话形式);②摆放中西餐桌(用课堂操作形式———学生在黑板上画,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实际餐具的摆放);③中西方餐桌礼节区别(用报告形式);④中西方社交礼仪不同(属拓展话题,用小组讨论、主持人发言的形式)。确定了这几个主题之后,教师把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的课时中去,对话放在Warmingup这一节课中,摆放餐桌安排在阅读课后的复习环节中;中西方餐桌礼仪可以安排在阅读前或阅读后;讨论中西方社会礼仪的不同宜放在一单元结束后。整个单元的教学不仅仅只有这几项任务,同时也包含了句子词语的学习、练习和分析。整个单元自始至终把人文教育渗透于语言知识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永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