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加工理论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3

词义加工理论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的运用

刘志强

刘志强江苏省阜宁中学

词汇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骼的话,词汇则是语言的器官和血肉。高考英语试题主要以听力理解、英语知识运用(单项选择及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听、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哪种题型,也不论考查哪种能力,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对词汇的深入理解,是不可能催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在高考中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词汇的复习工作会得到格外的重视。经过了一年的“勤学苦练”—学生做了大量试题,老师认真讲解每份试卷,并且每天都检查督促学生背诵单词,然而,效果却事倍功半,令人堪忧—对于单词,要么前背后忘,要么,背上的单词在写作中不会用或是在具体语境中不知道啥意思。

这是我们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每一位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英语确实需要“勤学苦练”,但这只反映了语言学习的一个方面的特质,就是语言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是需要经过反复记忆的。但是,语言在其他方面的特质,尤其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我们采取一些相应的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策略来习得。因而,教师首先要懂得一些词汇学习理论,清楚目前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

一、词义加工理论

“词义加工”是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一系列的理论:认知加工层次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关联理论;附带词汇学习假说;思维导图等。

1.认知加工层次理论

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试图要解决如何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的问题。根据Craik和Lockhart的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单个的词可分别进行形式加工和语义加工,即浅层次加工和深层次加工;加工层次越深,记忆效果越好。加工的层次影响着信息保持的时间长度,信息被加工的层次越深,保持的时间越长。这种词汇教学模式由四部分组成:形式加工、构词加工、语义加工和上下文加工。而语义认知加工的词汇直接学习对整个学习效果较形式加工更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高三词汇复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词的形式加工层面,简单机械的记忆重复次数再多也无济于事。

2.意象图式理论

1987年MarkJohnson和GeorgeLakoff提出了意象图式理论。人的认知模型是以命题和各种抽象但简单的意象图式的方式贮存在大脑中,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意象图式充当着一种加工重组外部信息的作用。词汇习得同样如此。如,“break”一词的意象为“打断或破坏事物运行、发展的连贯性”。所以,我们可以从本义“breaktheglass”的用法拓展到很多抽象含义上去,如:

1.Thecomputerisbroken.(电脑坏了。)

2.Thisnetwillbreakhisfall.(这张网能缓冲他的下坠。)

3.Theboywasabout13whenhisvoicebroke.(那小孩13岁左右变的声。)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语心理学家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按照人脑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以其丰富的颜色、线条、图形等将知识按照不同的主题、侧重点、关联性等以结构图的形式分层次的表现出来,促进人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高三英语词汇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将已学的各种零散的词汇知识综合起来,通过对词汇的深加工,建立清晰的词汇网络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4.原型范畴理论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Rosch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认为词汇以一个巨大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储存在记忆中。在词汇学习中,应该从基本词汇的基本义项入手,逐渐向其他词汇和词义推进,关注构词规律以及词语在固定结构中的搭配关系和具体语境中的运用,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在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可以将此理论与思维导图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对词汇以网络化的形式存储在大脑的长时记忆里。

5.附带词汇学习假说

Nagy,Herman&Anderson(1985)提出了附带词汇学习假说。大部分母语和外语词汇的习得发生在学习者力图理解在语境里听到或看到新词的时候。附带词汇学习有别于直接或有意识词汇学习。直接学习指学习者重点关注词汇,通过有关词汇的活动和练习(包括游戏、构词、背词汇表等)学习词汇。间接或附带词汇学习指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其它方面(尤其是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学习者在不经意间习得词汇。将阅读活动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从具体的语境中体验性输入到非语境化的词汇剥离提炼再到类似的语境中体验性输出这一系列的体验性习得,实现了“Learningthroughusing”这一学习理念。

二、目前高三英语词汇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错误

许多学生认为,词汇即单词,掌握词汇即背诵单词,只要单词能背上再学好语法,英语学习就大功告成了。因而,每天早读课都在拼命地大声诵读课本单词表或高考词汇手册上的单词,结果往往是前背后忘。更糟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背诵单词看作是学生自己的事,充其量每隔一段时间以听写的方式检查一下背诵结果。殊不知,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灌输,启发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进行多种策略并用以增强词汇记忆。

2.记忆方法单一

凡是单词记忆出现问题的学生,多半在记忆方法上只是简单地机械背诵,不善于利用各种记忆技巧,如,利用构词法规则记忆,利用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等等。更不懂得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相结合,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策略,也就不会养成随时记忆的习惯,不注重在语言实践中的充分使用。

3.心理上的障碍

由于种种原因,让许多英语学困生到了高三复习时,出现大量的单词已被遗忘,面对茫茫词海,本来就缺少兴趣,加之,短期内词汇增长给考试成绩的提高不会有立竿见影式的效果,被动学习的这些学生,当遇到生词较多的阅读材料时,更是谈词色变,望而生畏。

4.教学理念上的误区

(1)老师们常常会把高三词汇复习与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割裂开来。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不再关注词汇即时学习问题,从而忽略了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附带习得的可能性,实际上即使是学生已熟知的词或短语,如果在语境中能够得到有意识地关注,也会使学生对该词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2)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许多老师错误地理解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他们以为只要平时训练的题型是高考题型就是教学有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其实,教学的针对性是指考试的内容以及试卷题型所要考查的语言能力,我们所要研究的是针对考试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语言运用能力来思考我们训练的方式。而词汇量是决定一切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所以,在高三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该无处不在。

三、词汇复习策略的运用

1.利用思维导图对词汇进行浅层次加工

在单词记忆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学了许多年的英语,甚至到了高三后期,背诵单词仍然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挨着机械地去识记,这是刚学英语还不知道什么是读音规则,什么叫词缀词根的小学生才会使用的背诵方法。很明显,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归纳罗列单词的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让他们大量朗读练习;同时,讲解归类一些构词规则,如,合成词、派生词、转化词。派生法中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分别有哪些?起什么作用?也可以提出某个类型,列举一二例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或合作完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对已经学过的词的浅层次的加工,会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单词的音、形产生一个立体网络,加快了学生记忆单词的速度。

2.利用英英释义(paraphrase)活动对单词进行语义深层次分析和加工

用英语去理解记忆单词,词组甚至是整个句子,它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借助于词典尝试着为英语单词下定义是一个提高语言输出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它能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单词的含义,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其次,英语词典中用来对单词进行释义的大多数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最常用的基础词汇,而基础词汇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同一个词汇可能会用于很多不同单词的解释,因此,在做此练习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词汇的理解。再次,由于单词释义大多数会采用词义更加宽泛或与原单词意义相近的词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释义的单词可以用来替代被释义的单词而用到句子当中,避免说话因忘词而中断,提高说英语的流利程度。最后,单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以某个单词为中心形成一个发散的、或远或近的词汇网络,以网络形式进行记忆,有助于在你输出时通过词汇间相互激发使你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单词,也有助于建立自己的词汇网络。

3.利用记忆或遗忘规律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认知加工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和运用记忆规律,正确选择具体的记忆类型,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是检验教师能力和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掌握记忆规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基本规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制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词汇的语义,搭配,语用特征等,以理解为基础的识记才是真正的识记,才能有效地克服遗忘,为保持和再认或回忆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讲课方式要生动、活泼。讲授过程中必须深入浅出,调动其识记的积极性。第三,利用遗忘规律,有针对性地督查和强化学生的记忆成果,复习到一个单元,首先有意识记忆,强化机械背诵,然后利用词义加工练习,使学生得到了无意识记忆,最后,再进行巩固记忆。第四,运用多种记忆技巧相结合的方法,如,语义记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等,这样,效果会更好。

4.结合语境阅读和写作,加深信息加工层次,促成附带词汇学习

认知加工层次理论的核心理论是:加工的层次影响着信息保持的时间长度,信息被加工的层次越深,保持的时间越长。在语义上被深层分析与加工的信息能留下更深的记忆痕迹,所以在脑中保留的更长,而那些只被浅层加工的信息留下的痕迹较弱,在脑中保留的时间也就短些。这就表明,为了要记一个单词,学习者必须对单词信息进行分析和语义的加工。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学习者要真正掌握一个词,需要在大量的阅读材料中接触到该词,才能全面地了解它在语境中的运用,这样才会对该词有深层意思的真正理解。当然,这里的阅读既包括精读课文,即教材上的课文,也包括泛读课文,如平时练习中出现的文章报纸杂志上精选的文章等(注意:所选阅读材料要遵循语言输入“i+1”理论),通过反复阅读训练,并且,用写作辅助或作为后续手段,加深信息加工的层次,给学生留下更深的记忆痕迹,使单词记忆效果更好。同时,这也符合大卫·库伯所倡导的体验式学习的理念。

5.利用基本范畴词汇和意象图式理论进行语义深层次加工

为了解决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使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对于大量的积极词汇,要抓住其能被人的身体直接感知的原型意义,列举尽可能多的语境中的例句,让学生看出是如何延伸出其他意思来的,最终,掌握该词的根本意象以至于得到这个词的立体概念,这一过程,我们实际上对该词进行原型分析、词义关联的工作,就是语言学中的“词义加工”。这种对词的反复比较、思索是非常有利于加深记忆的。这个工作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去用心地收集整理、概括和总结。

综上所述,词汇的掌握是一个词义加工由浅入深的语言认知与习得过程,艰辛而复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如能配以各种词义加工理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各种机会从鼓励角度出发,多给学生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时常教给他们一些记忆小窍门,不断给予正强化,培养其良好的记忆品质和学习英语的信心,高三的英语复习工作一定会走上良性循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