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离子交换器中排损坏原因及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混合离子交换器中排损坏原因及处理分析

童贤亮

中铝宁夏能源集团六盘山热电厂宁夏固原市756000

摘要:在当前现有的化工生产中,混合式的离子交换器应当构成不可或缺的生产装置,对此也可称之为混床。具体在运行时,上述装置可以混合填装阴离子以及阳离子的两种不同交换树脂,然后对此予以相应的脱除处理与交换处理。然而实质上,混合离子交换器本身包含了复杂度较高的内部架构,对此如果不慎予以养护那么将会导致其内部的特定构件出现损坏,其中典型为中排损坏。在交换器的装置内部,中排如果表现为损坏现象,则有可能干扰到整个装置的顺利运行。因此针对中排损坏的成因有必要予以深入探析,因地制宜给出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合离子交换器;中排损坏原因;处理措施

近些年以来,各地供水量都呈现迅速增多的趋向,此种现状在客观上增大了离子交换器承受的总负荷量。受到高负荷的强制状态影响,中排装置将会呈现缓慢扭曲或者压弯破损等不良现象。在情况严重时,某些中排装置还可能呈现中部断裂、向下弯曲或者支管变形等状态,以至于影响到整个装置应有的正常运行。究其根源,就在于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对此欠缺必要的管控与养护,因而存在较大可能将会磨损离子交换器现有的某些部件。针对不同类型的中排故障而言,应当探求其中深层次的故障成因,确保运用与之相适应的途径与手段来妥善排除上述故障。

一、探究中排损坏的根本原因

具有混合性特征的离子交换器,指的是在现有的交换器内部放置特定比例的交换树脂,其中包含阴离子以及阳离子的两种类型交换树脂。在完成上述的处理之后,再去混合树脂并且确保其符合均匀性。因此可见,混床装置本身包含了多层次的交错式树脂排,通过运用树脂交换的方式来获得纯度较高的洁净水。但从目前现有的状况来看,各个行业整体上呈现相对更多的供水总量。受到上述现状带来的影响,中排装置长期以来都承受着较高强度的外界负荷,因此呈现下弯、严重变形或者压弯断裂等状态。具体而言,引发中排损坏的根本成因应当包含如下要点:

(一)树脂干层的存在

具体在运行时,很多离子交换装置都会呈现特定厚度的树脂层,其中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树脂干层。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处于运行中的离子交换器通常涉及到流量调节,对此需要借助进口阀为其提供必需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低压运行的交换器就可能形成树脂干层,其中典型的部位就在于中排下部。与此同时,逐渐收缩的树脂干层将会挤压中排支管,以至于其呈现下弯的趋势。在此状态下,交换器中排就会承受过大的外侧压力以至于缓慢变形。

(二)夹层中的树脂存在气泡

对于树脂层如果忽视了实时性的处理,那么某些气泡将会被夹入树脂层的内部。受到频繁运行引发的影响,很多树脂层都将会附带较多的气泡。这主要是由于,用来调控流量的进口阀长时间都处在相对较低的运行压力下,其最大压力不会超出0.2MPa。受到交换反应带来的影响,装置内部将会频繁析出游离状的二氧化碳,此种物质将会逐渐堆积于内部的树脂层。与此同时,某些水泵轴封还可能表现为渗漏现象,交换器树脂层因此就会融入过多的水流与气泡。

(三)超负荷运行

对于压脂层来讲,如果其承受过大的内外压差,则很有可能表现为超负荷的系统运行。在目前状况下,混合性的离子交换器针对反渗透出水应当能够予以直接处理,除此以外还需随时完成冷凝液的处理。但是实质上,某些冷凝液本身并未达到最优的水质,以至于交换器混入了较多有机物或者油脂。上述物质受到缓慢沉积的影响,将会逐渐聚集于压脂层的位置上,因此在客观上增大了进口压差。

(四)不合理的系统布置

除了上述要素以外,某些系统还表现为合理性较差的系统布置模式。从现状来看,某些离子交换器并没有配置必要的压差监控部件,以至于无法密切监控高负荷运转中的出口压差以及进口压差,整个系统因此将会陷于失控状态中。

二、探求处理措施

(一)改进系统运行模式

从整个系统运行的视角来看,最好将其限制于0.5MPa左右的交换器压力。这是由于,设置压力限度的做法有助于避免析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因此有效保护了树脂干层。针对出水阀当前所处的张开角度应当能够予以实时调节,避免其承受相对过大的运行压力。在条件具备时,最好能够将其调整至0.4MPa或者更高的运行压力。此外,针对某些漏水阀门或者停用时间较长的中排设备而言,应当将其控制于相对缓慢的进水速度。通过运用上述的改进措施,应当能够缓慢逸出树脂内部积存的气泡。

每隔特定的时间段,对于当前现有的出水质量就要予以全方位的监控。通过运用实时性的监控手段,针对当前的出水压差、进水压差以及设备负荷等要素就能着手进行精确控制。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应当致力于接受精细化的新型操作模式,对于手动隔膜阀、气动蝶阀以及其他阀门的开启顺序应当予以严格监控,慎防过大的瞬间冲击引发中排装置的破损现象。

(二)完善现有的系统设备

为了改进现状,技术人员可以将压力表布置在出口管线的特定位置上,以便于随时监控当前的运行压差。通过运用加固处理的举措,确保将支撑槽钢布置在中排的相应位置上,运用上述方法来替换原有的衬胶支撑。近些年以来,很多企业正在着手引进绕丝式的新型中排支管。相比于涤纶套的传统支管而言,绕丝支管本身可以承受相对更高的外界压力。这是因为,此种类型的支管具备较小的受力面积,因此整体上呈现更优的布水效果。经过上述的改进以后,就可以防控树脂跑漏以及设备损伤等各种不良现象。

结束语:

经过全面分析可知,中排装置在整个混合式离子交换器中占据了关键性的地位。因此可见,中排装置是否具备优良的运行效能,较大程度上关乎整个交换器是否可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在遇到特殊状况时,某些中排装置很有可能承受了相对较高的外界负荷或者压力,以至于突然表现为损坏状态。因此为了从源头入手来优化整个装置的运行现状,技术人员还需致力于归纳珍贵经验,确保遵照特定的维修流程来修复交换器内部的中排装置,在较短的时间里确保恢复其应有的各项运行效能,进而全面优化了整个装置具备的性能。

参考文献:

[1]李莉.电厂化学混合离子交换器合理运行的技术控制[J].硅谷,2012,5(20):2-3.

[2]邱黎明,赵小峰.混合离子交换器中排损坏原因及处理[J].甘肃科技,2011,27(0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