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养成农村留守幼儿的集体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浅谈如何养成农村留守幼儿的集体观念

黄泽容

(威远县山王镇中心幼儿园威远642455)

近年来,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子女大多被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养,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对“留守儿童”非常迁就,这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等等不良倾向。如何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的缺陷,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幼儿开始,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加强家长教育方法指导

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与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使孩子在学校学习中更加有信心且积极向上。但是,爷爷奶奶辈中多数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吃饱穿暖方面照顾得“精精细细”,而忽视,甚至缺少对幼儿心理需求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为此笔者认为“妇联”、“社区”、学校应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管理幼儿的能力。

首先是提醒家长,要善于抓住孩子关心集体的点点滴滴,给予称赞、鼓励和支持。比如:当听到孩子充满感情地反映某某小朋友生病了,可带着孩子去探望,支持他们的友谊。当见到孩子在离园前自觉把小椅子摆整齐,并轻轻地放下,做出爱护小椅子的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表扬。当孩子在口袋里发现多出一件不是自己的玩具时,家长应提醒他交还老师。

其次是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处处遵守幼儿园规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这样孩子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品质会成长得更快。孩子上了3岁,非常需要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单独玩耍。当家里来了小客人,他会非常高兴地主动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很快两个人便做起了游戏,成了好朋友。一旦小客人要回去了,好客的小主人竟会哭出来。这说明孩子已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

幼儿园是孩子集体活动的场所,是孩子的乐园,那里有老师、有小朋友、还有各种设施和玩具。对孩子有吸引力。父母应该送孩子到这个美好集体里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成长,孩子才能更好地懂得互相谦让、有礼貌、相互帮助、有同情心、遵守纪律,为以后入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幼儿教师要注重“细节”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家中他们是爷爷奶奶辈的“小皇帝”、“掌上明珠”,碰不得、骂不得,享有独特的权利。这就渐渐滋生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不关心集体的不良倾向。一个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就是由“个体”存在向集体生活转化的过程。这时候,他要学习如何与同伴交往,如何看待集体关系、集体荣誉。在这时期,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对幼儿今后顺利参加小学生活有直接影响。因此,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教育幼儿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教育他们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对大班的幼儿要求其明白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行为影响着集体。这些年来,我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一些努力,收到了一些成效。

1、幼儿互助行为的养成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中大多数事事由成人做,而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事则由自己动手,同时,小朋友之间频繁的接触,这就需要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助互爱关系。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椅子倒了没有人扶,为了自己要玩的玩具打人、抢玩具的事屡见不鲜……等现象。由此,我们要运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帮助幼儿尽快确立良好互助思想。

首先是帮助幼儿树立正确思想。在教学中,我结合《小青蛙找妈妈》、《小刺猬回家》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这样,幼儿会渐渐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你可以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会因为有你的帮助而高兴,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能帮助你。

其次是及时表扬,积极诱导。清代学者颜昊说过:“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小孩子喜欢奖励的,不喜欢抑阻的,愈奖励他,他愈喜欢学习,愈抑阻他,他愈不喜欢学习。”学习是这样,养成幼儿互助行为也是这样。因此,对于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我们应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应如此。比如,今年上期,我班来了一名插班生,于是我鼓励小朋友们多关心、帮助新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表扬,我发现班上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有的小朋友主动地带新朋友上厕所等。

2、注意养成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研究表明,3岁以上的宝宝会慢慢形成小团体意识,并随着年龄增大,进一步形成较稳定的同伴团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让幼儿渐渐懂得我是集体的一名成员,集体的荣誉就是我的光荣。对于大班幼儿更应让其体会到做为一名集体成员,应关心集体荣誉,愿意为集体争荣誉,帮助他们形成“我是集体小成员、我为集体争光荣的好思想。”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有意识地把幼儿分成几组进行活动竞赛,以提高幼儿集体意识。如在体育课《绕圈接力赛》中,告诉幼儿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好才能得到冠军,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对于个别进步大的幼儿指出他对于小组获胜的重要帮助,同时请全班幼儿为他鼓掌,对于在比赛中不守纪律的幼儿则应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利益的损害,并给他确立下次的目标,让他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

总之,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应从幼儿教育开始。孩子的早期教育源于家长和老师,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所以家长和老师们的言行会对孩子的集体意识的形成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