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护理心得

/ 2

新生儿呕吐护理心得

刘文华

刘文华(黑龙江省安胎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158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323-02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护理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很多。由内在因素所致如:新生儿期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对呕吐中枢控制有限,加之新生儿消化系统本身结构的特点,如食管短、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等,均是易发生呕吐的因素。外在因素则是由于各器官受到刺激后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如颅压增高或毒素刺激所致中枢性呕吐,消化道机械性梗阻引起的呕吐及消化系统本身神经系统结构缺陷或功能不完善引起的呕吐等。因此需仔细进行鉴别,及时找出呕吐原因,进行正确处理。

一病因及临床特点

(一)新生儿溢乳

生后几日内即可出现,为一种无压力、非喷射性的自口边溢出奶液,每日可1次或多次,亦可有乳凝块,一般情况良好,并不影响生长发育,溢乳可随着年龄增长减少,至7~8个月消失。

(二)喂养不当

是引起呕吐的常见原因。早产儿因胃容量较小,吞咽、吸吮反射较弱,一次喂奶量较多易引起呕吐;混合喂养中,奶头孔过大、过小、过软亦可引起呕吐;奶方多变,奶的浓度不适宜,喂奶次数过频,乳汁过热、过凉,哺喂后即平卧或过多过早翻动婴儿均可引起呕吐。

(三)胃黏膜受刺激所致呕吐

l.咽下综合征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宫内窘迫,吞入过多的或被污染的羊水,产道中的黏液、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此类新生儿生后即吐,喂养后呕吐加重,呕吐物多为泡沫样黏液或含有咖啡色、粉色黏液。

2.胃肠道出血胃出血、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应激性消化性溃疡、DIC等所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均可引起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当大量出血时可见鲜红色血液。

3.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呕吐:如红霉素、吐根糖浆、氯化铵等。

(四)胃肠功能失调

1.贲门—食管松弛可能与食管神经结构发育不完善,神经调节障碍引起贲门不能紧缩有关,表现奶后平卧即吐。为非喷射性呕吐或溢奶,一般随着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可以自愈。

2.贲门痉挛贲门痉挛性收缩时,食物不得入胃,而食管扩张,以致进食后即呕吐,吐物无胃液。钡餐造影可见早期食管正常或轻度扩张,贲门部有间歇性缩窄现象,晚期食管高度扩张,贲门部狭窄。

3.幽门痉挛生后<1周开始呕吐,奶后10min左右为喷射性、非进行性呕吐,有间歇性。奶后无胃型及蠕动波,触不到包块。口服1:5000阿托品治疗有效。

4.胎粪性便秘生后数日胎便排出量极少甚至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黄褐色或绿褐色粪汁样液体,腹部立位片可见>2个液平面或胎粪颗粒阴影,肛门检查时常排出大量黏稠胎便,经生理盐水灌肠胎便排出后腹胀、呕吐情况消失。

5.新生儿便秘一些新生儿可因便秘3~5d或更长时间而腹胀、呕吐,排出大便后症状即消失。

(五)感染

1.口腔、食管感染鹅口疮引起新生儿呕吐,如果白色念珠菌蔓延至食管,引起食管炎则呕吐加剧。

2.肠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肠炎,均可伴有呕吐。

3.肠道外感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疾病均可引起呕吐,甚至以呕吐为突出的症状,当感染控制后呕吐即会消失。

(六)颅压升高

感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或颅内损伤,如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水肿、脑积水等可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呕吐,为喷射性,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块,有时伴有咖啡色液体,经脱水剂降颅压后呕吐消失。

(七)遗传代谢病

如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甲状腺功能不全;各种氨基酸代谢障碍,如苯丙酮尿症、高氨血症、甘氨酸血症等;糖代谢障碍如半乳糖血症、枫糖血症等,临床均伴有呕吐症状。

(八)与外科疾病有关的呕吐

见外科篇。

二诊断

(一)详细询问病史

1.生产史羊水过多常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可能,宫内窘迫、窒息常有羊水吸入或颅内出血的发生。

2.喂养史仔细询问生后喂养过程各环节。

3.服药史包括妊娠用药及乳母服药史。

4.呕吐史包括呕吐出现时间、方式、性质、与进食的关系。

5.胎便排出情况如生后<24h无胎便可疑肠梗阻,排便量、质正常的可除外消化道闭锁。

6.哭闹呕吐伴哭闹不止的病儿检查有无嵌顿疝。

(二)体检

(1)腹部检查。腹胀情况,有无蠕动波,有无包块。有无肠鸣音,移动性浊音。

(2)检查有无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3)检查有无感染灶,代谢病,畸形等。

(4)肛查。检查有无肛门闭锁、肛门狭窄、胎便黏稠等。

三辅助检查

(一)腹部立位片

以诊断或排除消化道畸形,同时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亦有帮助。

(二)消化道造影

插入鼻饲管注入少许钡剂,如见环形反折影可确诊为食管闭锁,钡灌肠可诊断下消化道畸形。

四处理原则

(一)病因治疗

(1)有感染的病儿应有效地控制感染。

(2)颅压增高呕吐病儿需及时给予脱水剂。

(3)消化道出血病儿应给止血药、输新鲜血,有休克者给抗休克治疗。

(4)先天性上、下消化道畸形病儿应及早手术。

(5)伴有脱水酸中毒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供给适当热卡。

(二)对症治疗

(1)镇静、止吐。酌情应用苯巴比妥(鲁米那);解痉药可应用1:5000阿托品溶液。

(2)禁食、胃肠减压。考虑外科因素又未明确诊断可先停奶,呕吐物为绿色、墨绿色,腹胀明显,行胃肠减压术,同时及早排除外科疾患。

(3)喂养不当者给予适当指导。

(4)洗胃。<3d入院病儿仍呕吐,为黄白色黏液或伴有咖啡色液体时,应用温盐水洗胃。

五护理

(1)协助医师做一般对症处理,如洗胃、胃肠减压、拍片前下胃管等。

(2)及时完成医嘱,如抗生素、脱水剂、镇静剂等药物的应用。

(3)密切观察病儿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情况、四顺张力、反应、眼钾是古灵沽、有无喷射性呕吐、有无剧烈哭闹、皮肤弹性等等。

(4)观察病儿呕吐时间、性质、量,应做详细描述及准确记录。同时观察病儿胎便排出情况,有无腹胀、程度如何。

(5)根据病儿病情,遵照医嘱喂奶前15min给予口服1:5000阿托品2~3滴或其他药物。喂奶时取右侧半卧位,喂奶后轻轻拍病儿背部至“打嗝”,尽量减少病儿哭闹以避免呕吐。

(6)协助医师观察病情排除外科因素,如胎便量少或无胎便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巨结肠,病儿分泌物过多,增加吸痰次数也无明显改善,像“螃蟹”一样分泌泡沫状液体,多见于食管闭锁等。

参考文献

[1]白玮;刘海云;连建华;陶爱玲.68例新生儿呕吐非病理性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年07期.

[2]岳晓红,赵翠霞,芦惠,薛辛东.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