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分析与研究

王浩宇

龙建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在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施工技术日渐优化的带动下,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路桥工程数量以及建设规模日渐扩升的影响下,路桥工程施工的难度也有所提升,而作为路桥工程建设的核心难点之一,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是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对路桥工程最终的建设质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与作用。以下主要针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展开分析及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工程;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分析研究

如今,我国路桥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并且基于一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建设规模,而在此影响下,也为路桥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在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展开处治时,必须着重注意对每个桥台构筑物后方填土连接区域的沉降处治工作,如果选取的建设技术不具合理性与适宜性,极有可能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极易发生错台等多种问题,从而对路桥工程的后续应用造成影响,为路面交通运行添加许多压力。所以,路桥工程建设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最为科学与适宜的处治技术进行完善,从而才能有效提升路桥工程的建设水平。

一、路桥过渡段的阐述

所谓过渡段,其指的主要是路基与构筑物在连接方面所必须展开特殊处理的区域,在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控制与处理方面拥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与意义。路桥过渡段并非都隶属于路桥基本设施的范围以内。因为核心区域都是将构筑物最为基础所建设而成的,每个附着物的着力点都位于构筑物上,所以,哪怕重型车辆并不会消耗过长的时间通过,但是依旧会受到环境因素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构筑物结构发生改变的问题出现,而路桥过渡段也就此形成。

二、差异沉降含义的概述

通常差异沉降所指的是不具均匀性的沉降,其主要是对土木工程地基结构变性特性化所给予的重要反应标准。多数而言,在一样的结构体内,两个相近基础沉降量相差的数值便是所谓的差异沉降。如果差异沉降量较高,那么极易造成上部分结构形成其他的应力,一旦该应力高于规定限制之后,那么便会出现裂缝问题以及倾斜问题,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通常路桥过渡段过渡段区域发生差异沉降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在路桥载荷日渐提升的影响下,便会导致物理形变的现象出现。与此同时,还会受土木工程地基夯实程度等多个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地基出现下沉现象,促使其反映出各式各样的外部沉降形态。虽然上述内容同属差异沉降以内,但是因为位于同一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区域以内,针对外观方面的分析而言,差异沉降并不会对路桥交通运行造成太大的不便。

三、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形成的诱因

在对路桥工程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建设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道路工程建设企业与桥梁工程建设企业从实质上并没有存在任何隶属关系,虽然这种情况下,对提升工程路桥工程建设最终质量具有积极性的作用,然而却会对路桥工程衔接位置的建设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路桥工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道路工程以及桥梁工程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时,所应用的建设技术大致相同,然而因为二者之间的特性有所差别,建设区域也有所差别,从而便会造成道路建设和桥梁建设无法进行更为优质衔接的现象发生,而这也是导致路桥工程发生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的主要诱因。特别是针对桥梁工程以及道路工程过渡位置三位一体建设环节而言,出现沉降问题是极为广泛的,而这则会对路桥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的核心技术

(1)软弱地基处治技术

针对多数路桥工程而言,桥头软弱地基是极易出现差异沉降的区域,由于起整体承载性能相对较差,所以必须积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其承载性能。在对软弱地基展开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排水固结以及复合地基两种方式。排水固结处理技术所需要的预压时间相对较长,处理以后沉降现象较为明显,且施工造价相对较高。而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虽然其施工造价相对较高,建设质量也没有保障,然而其对沉降处理的最终效果相对要好一些。所以,针对桥头软弱地基的具体处理而言,应该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科学选取处理技术,由此进一步优化排水固结与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缺陷。除此之外,还能够选取排水性能较强,极易压实的施工材料做进一步换填工作,同时展开压实,由此可以有效提升桥头软弱地基的承载性能。在利用换填技术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优化软弱地基的变形现象,然而却无法完全的解决其沉降现象,所以,相关建设企业应该将其和相应的施工工艺进行有机的结合,再合理的应用于实际的沉降处理中,由此进一步提升路桥工程的建设质量。

(2)桥头搭板处治技术

合理设定桥头搭板能够对路面和桥台间的连接做进一步改善。多数情况下,桥头搭板的核心结构多是有钢筋混凝土建设而成。在具体执行时,应该将搭板两端分别放置在路堤以及桥头两侧,并且需要确保桥面板以及搭板处于一致的状态,并确保其搭板厚度应该处于30cm左右,长度在10cm左右。针对桥头搭板设置而言,应该采取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利用公式对桥头搭板的具体预应力进行计算,由此进一步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3)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技术

对柔性搭板的距离以及厚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优化沉降效果。如果柔性搭板间距提升,那么桥头路基的实际顶面标高则会随之降低,同时起沉降曲线也将逐渐趋于平缓状态,这时路基所需要承担的应力便会减少,而柔性搭板则会承担另一部分应力。除此之外,若是采取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技术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进行处理,那么就应该积极利用相应的振动和压实的相关设备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地基建设的夯实度可以达到标准需求。在进行施工时,台后填充的材料应该和路基填充的材料保持一致看,同时需要对所填充材料的含水量进行严格且科学的控制,从而才能确保其施工质量可以达到标准需求。

(4)土工格网加筋处治技术

在对路桥工程过渡段进行建设时,为了能够确保其运营的可靠性,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土工网格加筋处治技术。在应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时,应该对过渡段展开网格划分,多数而言会把施工现场划分成多个900cm×900cm的网格,而后在对固定位置进行科学的选取,并利用钢筋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提升过渡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应用该技术对路桥过渡段进行建设时,还应该在其中融入填土压实技术,对过渡段基础部分进行着重处理,进而提升路桥过渡段基础承载性能。

结束语:在我国基础交通建设日渐发展的过程中,路桥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求也有所增加,随着工程项目数量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增,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表现的也就愈发明显。以上主要从路桥过渡段以及差异沉降含义的概述的阐述出发,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形成的诱因以及处治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剑峰.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103-104.

[2]石磊.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8):75,77.

[3]郅高飞,刘志海.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6(9):883-883.

[4]魏召杰.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处治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5):1963,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