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痴呆病人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麻痹性痴呆病人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刘海萍潘维娜

刘海萍潘维娜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通过对25例麻痹性痴呆的病人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病人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针对麻痹性痴呆病人特殊性,给予病人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病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及健康教育后HAMA评分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认为通过健康教育及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正确认识麻痹性痴呆,减轻心理压力,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关键词】麻痹性痴呆;护理;健康教育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一种晚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以神经麻痹、进行性痴呆及人格障碍为特点的疾病,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可通过皮肤粘膜的损伤处侵入,也可通过接吻、输血、授乳、握手及接触患者唾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极少数以毛巾、剃刀、烟嘴、食品、玩具、衣物等间接方式传染;麻痹性痴呆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前5~20年内有冶游史患者,出现性格改变和以进行性痴呆为核心的精神症状,伴神经病理反射、震颤等[1]。

1.对象

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麻痹性痴呆患者25例,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66.56±2.72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小学5例、初中12例、高中或中专3例、大专及以上2例,病前5~20年内有冶游史。长谷川痴呆量表4分~17分。用氟哌啶醇治疗,剂量为2~6mg。

2.方法

2.1调查工具

2.1.1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人的病程、服药情况等。

2.1.2长谷川痴呆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2.1.3先用SAS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估,然后根椐病人心理特征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后再用HAMA量表对病人进评分,将护理前后的HAMA量表评分进行比较。

2.2麻痹性痴呆病人的心理特征

2.2.1由于麻痹性痴呆的传播途径及方式与生活不检有关,故病人觉得没有颜面,难以启齿,自怨自艾,总感到别人投以蔑视的目光,情绪极度低落,不愿与人交流,心虚,目光躲躲闪闪,输液时喜欢独自坐在角落处,不愿引起别人注意。

2.2.2经济困难。病程慢性迁延,治病所需的花费较多。

2.2.3工作、学习社交、生活受到阻碍。未婚者怕影响婚姻,已婚者怕失去家庭和睦。

2.2.4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部分表现为性传播疾病恐怖症。患者的多有不正常性生活史对性病知识一知半解,于是表现出:失眠,噩梦,心悸,出冷汗,头昏,甚至死亡就在眼前。

3.护理

3.1.1护理人员热情接待麻痹性痴呆患者,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减轻病人紧张心理与陌生感,消除病人恐惧与焦虑,要以诚相待,不能有鄙视心理,不能厌恶、嘲笑,应启发病人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自然与之沟通交流,消除病人自卑心理,主动关心病人,用行动、语言让其感到温暖。为患者保守医密,做好健康教育,做病人信赖的人。当病人提出疑问时给予恰当的解答,通过语言,行为使患者感到被重视,被理解,而没有被歧视从而得到安全感,从心底认识到护士是可信的。

3.1.2并动员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解决病人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耐心向家属解释病变已累及神经系统,但积极治疗仍可控制病情,引导家属关心帮助患者,使病人积极对待疾病,配合治疗,促进健康的恢复。

3.1.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告诉患者性传播疾病的痛苦与危害性,加强性卫生及性传播疾病知识宣传,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等。实施健康教育时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内容易于执行,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患者有针对性,使多元化背景下的不同病人都能接受,除去语言还可利用新闻媒体,如视听工具,各种报纸,宣传读物,科普刊物,广播,电视,幻灯片,网络等电教方式[2]。麻痹性痴呆是性接触性传染病,也可由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器械等间接传播[3]。由于人体没有针对性病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任何人都是敏感的,只要接触到性病病原体,均发症,且没有保护性疫苗可用,因此为了预防性病的传播就要切断传播途径。首先是避免与性病患者接触,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对非性传播则要及早诊治患病的孕妇或有可能妊娠的性病妇女;注意医源性感染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做好个人卫生隔离,对其内裤,浴巾,衣帽等煮沸暴晒;不与婴儿同床,同浴,使用浴具等,避开间接感染.,如配偶也有性病应同时治疗。

4.结果

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见表1

5.讨论

麻痹性痴呆是个社会问题,又涉及个人隐私,自我调护教育性病和社会问题有深层的联系。一旦因性行为越轨而染上性病,必然使患者感到愧疚、恐惧和不安,进而出现焦虑、抑郁、疑病等心理障碍,从而使其主观症状复杂化和长期化,以致性病治愈而心理障碍却难以消失,给患者自身健康、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都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及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正确认识麻痹性痴呆,减轻心理压力,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致中主编.新编性病学.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2.黄敬享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

3、高晓妹.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11.0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