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张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张红

张红

张红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必要的防范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总结归纳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比例分别是医院不安全因素占2.22%,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占14.44%,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16.67%。结论:通过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提升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积极推行防范措施,促进临床护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前言: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卫生保健条件的有效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得到了一定的延长,但心血管疾病却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多发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种类多、病情严重等特点,且一般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等一些并发症,所以对心血管患者的护理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该组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进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升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管壁厚度测量、心肌酶活性测试等精密检查,并由医师根据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心血管疾病相关判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4~83岁,平均(54.6±11.2)岁。其中心肌梗死28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性冠心病51例。

1.2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0例,采用我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患者自评、医院管理、护士评价三个项目。问卷中具体包括患者配合度(强、弱)、患者心理情绪情况(正常、异常)、设备设施配备情况(良好、缺陷)、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低)、服务态度(好、坏)、病情监控频次(多、少)、护士对于突发病情应对能力(强、弱)、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等选项。在问卷填写前对填写者进行培训,并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完成问卷填写,最后100%回收,缺填、漏填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本次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且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其中,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水平、工作责任心、人际交流、环境因素等。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水平缺陷、用药不当、管理制度缺陷、文书书写不规范及患者因素等。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医院、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比例从低到高分别是医院不安全因素2.22%,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4.44%,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6.67%。其中,不安全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医院方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所占比例最低。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临床工作实践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本文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归纳,详情如下。意外损伤因素:意外损伤,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治疗性损伤。患者自身因素:受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的影响,部分患者表现出对临床治疗方法及手段的质疑;或者是疗效不理想时,患者会表现出一些不满情绪。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及安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医疗纠纷。如果护理人员不能积极有效的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而是与患者针锋现对,就会激发护患矛盾,甚至引发严重的护患纠纷。护患沟通不当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直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护理操作上,故而忽视了患者的病情通报、健康教育以及护患沟通。医院因素:心血管内科病房床位多,仪器设备多,人员来往多,相对拥挤,噪音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投诉。严重时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护理人员若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费用、治疗费用等,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

3.2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我院在日常的工作和培训中应当强化对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牢记各项护理的基本条例,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中,使用法律知识来减少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在遇到纠纷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法律来维护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的合法权益。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此外,所有护理人员要明确各自岗位,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操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他人或提升自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医院环境建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医院环境建设,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明亮,在病房中添加电视、微波炉等,为患者提供良好、和谐的住院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心血管内科相关领导要定期开展讲座,加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护士应加强三基三严技能培训,除掌握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操作外,还应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除操作技能外,护士还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拓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结束语: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对自身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将行动落到实处,要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多关心护理人员,帮助护理人员排解内心的苦闷,从而让护理人员真正的为患者服务,避免因护理人员情绪引发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16):197-200.

[2]王文彩.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用药护理[J].中外医疗,2009(16):140.

[3]梁晨景,黎观梅,杨齐,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9):2386-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