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对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变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相关知识对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变化的影响

陈贞霞

陈贞霞(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产科45455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014-03

【摘要】目的研究孕产哺乳等相关知识对产后2小时内产妇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92例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顺产的初产妇被纳入研究,将具有一定相关知识的42例产妇作为A组,相关知识缺乏的50例作为B组。自行设计心理变化问题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产后2小时内心理变化方面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产后2小时内2组产妇表现为幸福满足与充满希望、心理空虚、心理失望、恐惧、母亲角色行为冲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小时内B组产妇压抑焦虑、心理失落、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相关知识对产后2小时内产妇心理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应为其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完善护理措施,促进产妇心理健康。

【关键词】相关知识产妇产后心理变化问卷调查

现代医学观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在现代医学观背景下,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服务对象身体舒适,而且要求心理舒适与健全[1]。作为特殊服务对象的产妇在产后需要从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此时期产妇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影响产妇产后心理变化的因素不仅有生理、心理而且有社会因素。本文研究的预期目的就是利用产妇产后在产房内观察的2小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作为社会因素之一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变化的影响,并有的放矢地向产妇提供相关专业知识,促进产妇心理健康。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9年12月~2010年5月份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顺产的初产妇中,随机选择92名作为调查对象。将具有一定相关孕产哺乳知识的42例产妇作为A组,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50例作为B组。两组产妇年龄均在22~30岁之间,中学文化程度,对分娩的感受均为疼痛、紧张,且程度相当,家庭关系和睦,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4000g,无母婴并发症,研究资料具可比性。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参阅专业书籍自行设计问卷,并请专家审定。

1.2.1产妇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孕周、产次、文化程度、对分娩的感受、与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有无母婴并发症。

1.2.2问卷心理变化问题项:幸福满足与充满希望、压抑及焦虑、心理失望、心理失落、母亲角色行为缺如、母亲角色行为冲突。

1.2.3采用封闭式问题类型,利用产妇产后在产房内观察的2小时,了解产妇基本情况和心理变化,让两组产妇回答上述问题项。

1.3统计学处理采用多个样本率相互比较的x2和两样本率比较的四格表x2检验,p<0.05和p<0.01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变化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内不同心理变化例数比较

2.1采用多个样本率相互比较的x2检验,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因此A、B两组产妇心理变化不全相同。

2.2产后2小时内两组产妇表现为幸福满足与充满希望、心理空虚、心理失望、恐惧、母亲角色行为冲突的发生例数,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四格表x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产妇产后2小时内是否表现为幸福满足与充满希望、心理空虚、失望、恐惧、母亲角色行为冲突与相关知识是否缺乏无关。

2.3产后2小时内两组产妇压抑焦虑、心理失落、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发生例数,采用两样本率比较的四格表x2检验分别是: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即产妇产后2小时内是否表现为压抑焦虑、心理失落、母亲角色行为缺如与相关知识是否缺乏有关。

3讨论

3.1经过分娩的母亲,特别是初产妇将要经历不同的心理感受,表现为:高涨的热情、希望、高兴、满足感、幸福感、乐观、压抑及焦虑。有的产妇可能因为理想中的母亲角色与现实中的母亲角色的差距而发生心理冲突;因为新生儿外貌及性别与理想中的不相吻合而感到失望;因为现实中母亲太多的责任而感到恐惧;也为丈夫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而感到失落等[3]。据此,我们设计了这组调查问卷。

3.1.1相关专业知识对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压抑和焦虑的影响压抑是指心理上感到抑制、沉重和束缚,通常表现为心情沉闷,暮气沉沉;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通常表现为紧张担心。A组4例和调查B组14例产妇于产后2小时内出现心理压抑和焦虑,调查原因得知,大多产妇因婴儿出生心理准备不充分而紧张、压抑和焦虑,担心自己不会哺育抚养新生儿,将来婴儿生病时自己不会应对,担心身体不能恢复至非孕状态及体形发生改变。从统计结果分析,即相关专业知识与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压抑及焦虑呈负相关。A组产妇由于具备了一定妊娠、分娩、产后及育婴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对孩子的出生心理准备充分而不致过分紧张,能够应用知识比较从容地喂哺新生儿,对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婴儿疾病心中有数,具有一定有关产后的知识使产妇为产后身体康复及体形恢复的担心程度下降,产后2小时内较少出现心理压抑及焦虑;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B组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产后2小时内心理压抑和焦虑较多。

3.1.2相关专业知识对产妇产后2小时内心理失落的影响失落即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以丈夫为主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妇女妊娠期不仅为其提供心理的支持,同时也提供物质的资助,她们很多的需要依赖支持系统来满足。有些在妊娠期得到全方位照顾的产妇在产后2小时内由于新生儿需要丈夫及亲人的关心呵护而不得全面照顾,因此会感觉自己被忽略而心理失落。本文统计结果表明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产妇于产后2小时内心理感觉失落少于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产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产妇在产后丈夫及亲人的注意力转向新生儿的情况下,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照顾自己,因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而使自己重建合理认知,不至于感觉精神失去寄托即失落;而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产妇在同样的情况下,因受相关知识限制不能满足自我需要和不能重建合理认知,所以容易产生心理失落。

3.1.3相关专业知识对产后2小时内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影响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承认自己是病人,是一种心理防御[4]。顾名思义母亲角色行为缺如是产妇产后没有进入母亲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母亲,表现为对新生儿无亲切感、不太关心甚至冷淡,似乎没有意识到新生儿已经娩出。伴随新生儿的出生,产妇角色向母亲角色的转变,有些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会有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表现,且与其是否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联系密切。本文调查对象中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产妇表示:她们在孕期就已做好了当妈妈的思想准备,知道如何做母亲,她们很快适应新生儿娩出,很快进入母亲角色,愿意承担母亲责任,因具有产后哺乳知识而对哺乳无所畏惧,满怀热情地喂哺和新生儿,充分享受初为人母的快乐,所以较少表现为母亲角色行为缺如;而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的产妇对新生儿的出生感到突然、恐慌和不适应,因缺乏有关哺乳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会、不愿和害怕喂哺新生儿,不能很好地履行母亲角色功能,迟迟不能进入母亲角色,所以产后2小时内有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表现较多。

3.2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在产前应用语言教育、形象化教育、电化教育等综合教育对孕妇及亲属展开健康教育。通过讲课、座谈、看录像、幻灯、图片等形式讲解有关妊娠、胎儿发育、产程与分娩、产后哺乳及身体康复等相关专业知识,并给予科学的保健指导[5]。在产后2小时内助产人员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变化,鼓励和倾听产妇诉说感受,促进精神放松,帮助指导哺乳,向产妇提供自我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以缓解甚至消除产妇焦虑和压抑心理;对于有心理失落感的产妇,要加强社会支持的力度,帮助产妇的丈夫及亲人认识到在关心新生儿的同时不应忽略产妇的感受,指导产妇重建合理认知,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产妇解决身心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产妇,护理人员应给予重视,要注意创造条件促进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分析引起母亲角色行为缺如的原因,提供相应知识和技能帮助,尽早使产妇做好当妈妈的思想准备,帮助、引导她们积极正确哺乳和热情对待新生儿,消除母亲角色行为缺如心理,使他们顺利进入母亲角色,履行母亲角色功能。

参考文献

[1]周郁秋主编.护理心理学,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2]黄子杰主编.预防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8~184.

[3]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5~73.

[4]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

[5]刘纯艳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