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有无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及

孙莉章少华

孙莉章少华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外科湖北十堰442000

通讯作者:章少华,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及乳腺瘤。【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悬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200例,分为气腹腹腔镜组和悬吊腹腔镜组。分别记录两组各项指标。结论:PLC对凝血及纤溶指标影响大,而SLC影响小。

【关键词】有无气腹;凝血;纤溶

【中图分类号】R5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130-02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经沟通配合进行该研究的患有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病变的心肺、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目前病例共计200例,其中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0例,胆囊息肉10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146例。

12手术方法: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目前通用的方法—“三孔法”。完成手术后排尽腹腔内CO2气体,缝合切口。悬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依然采用“三孔法”,10mmtrocar脐窝处常规置入腹腔镜,在右肋缘下约3~4cm处提起腹壁皮肤及其皮下组织,在腹腔镜直视下置入克氏针,克氏针在腹腔内走形约6~7cm,将钢针的两端通过钢丝、悬吊机械装置的横臂、横臂与纵臂相连,固定于手术台一侧,提起手术野上方的腹壁,腹壁提起后,暴露手术空间,腹腔镜直视下在剑突下约2~3cm处置入10mmtrocar,在右侧腹壁腋前线延长线右肋缘下3~4cm处置入5mmtrocar,手术体位采用仰卧位,头高脚低位,左倾30度,采用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

13观察指标:测定PLC组术前24h(T1)、术中气腹后20min(T2)、术后24h(T3)、SLC组术前24h(T4)、术中悬吊后20min(T5)、术后24h(T6)时点的上臂静脉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

14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15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结果

21腹组各时点指标比较:A组气腹组术前24h(T1)与气腹后20(T2)min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气腹后20min(T2)与术后24h(T3)比较,各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24h(T1)与术后24h(T3)比较,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吊组各时点指标比较:B组悬吊组术前24h(T4)与悬吊后20min(T5)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后20min(T5)与术后24h(T6)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h(T4)与术后24h(T6)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间同一时点各指标比较:两组间气腹组术前24h(T1)与悬吊组术前24h(T4)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组气腹后20min(T2)与悬吊组悬吊后20min(T5)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组术后24h(T3)与悬吊组术后24h(T6)比较,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血栓性疾病特别是深静脉血栓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并发肺动脉栓塞(PE)的危险及其严重的后遗症引起广大的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845年,Virchow提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由于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的存在及体位的因素[2]显著减少了下肢静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减慢,加重了下肢静脉淤滞。而下肢静脉血流量减少后,造成组织缺氧,引起缺氧代谢导致细胞损伤,释放5-羟色胺和组胺,导致下肢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而暴露基底膜,发生内皮微撕裂,使胶原纤维暴露,从而诱发凝血过程,造成血小板的粘附,引发血栓形成。

PLC时,气腹后测定的PLT、FIB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有所下降,术中分别于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气腹对凝血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增加血液凝固的危险性,但持续时间短,术后24h恢复接近正常水平。SLC时,悬吊后测定的PLT较术前稍有增多,术后下降快,术前、术中、术后三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悬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小,认为不能增加血液凝固的危险性。PLC时,气腹后测定的PT较术前稍有增多,术后有所下降,术中分别于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气腹对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小。SLC时,悬吊后测定的PT与术前、术后接近,术前、术中、术后三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不能增加血液凝固的危险性。PLC时,气腹后测定的APTT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有所增加,术中分别于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考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淤血引起组织缺氧,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血管内压力增高,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SLC时,悬吊后测定的APTT较术前稍有减少,术后恢复快,术前、术中、术后三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时,气腹后测定的D-二聚体较术前明显增多,术后下降慢,术中分别于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时,悬吊后测定的D-二聚体较术前稍有增多,术后下降快,术前、术中、术后三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悬吊对机体纤溶功能的影响相对小。

综合分析,PLC对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小,主要激活了内源性凝血途径,且只在短期内增加了患者的血液凝固性。我们考虑气腹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淤血引起组织缺氧,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产生漩涡,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PLC对机体纤溶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纤溶亢进,有发生DAT和PE的危险性。但总体来说,且作用时间短,恢复快,加上腹腹腔镜手术微创化,术后下床早,部分抵消了其对血液凝固、纤溶系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学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4:330331

[2]赵斌.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