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赵诗选

广东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在发展中坚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城市水土流失这一问题就需要及时的进行研究,并且提出应对措施。城市景观学能够有效的结合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将景观生态学良好的融入于城市水土流失防治,进而实现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促进景观、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城市水土流失;景观生态学;研究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最终就造成了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城市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会对城市的安全造成影响,并且对城市环境也会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就当前来说,对于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了许多城市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景观生态学是从空间、生态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的情况将所需要设计的地点和生态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治理和美化。下面就具体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进行分析研究。

一、以城市水土流失为背景的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种将所在地域的人文以及自然实现统一化的一个学科。这种学科主要是人类通过对相应的景、观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某种预想的效果。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就是,对相应的水和土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其最终能够实现生态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观赏价值。城市水土流失这一项现象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地域和城市水土保持综合性。在对城市的水土流失问题利用景观生态学进行改善,要明确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其本质在于将其要汇集在一起,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对城市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的工作中,只有完全的将其融入到城市这个大环境中,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第二,城乡景观的异质性。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景观异质性,景观异质性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景观的功能以及格局。城市化与生态从本质上来说是对立的,因为城市化的程度的增强就意味着自然景观的破碎,并且城市区域功能的不断完善也同样会造成水土涵养能力的降低[1]。而水土流失问题的处理还要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程度进行分别处理,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研究和解决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城市的发展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水土流失问题也在逐渐的趋于严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另外城市化的发展,植被的逐渐减少、排水系统增多以及河道的变动等诸多因素在相应的细节上都会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另外一个就是由于城市的用地趋于格局化,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

二、对于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

对于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城市水土流失保持研究、评价研究、形成机制以及水土的效应特征研究。在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发现问题,对相应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判断,然后寻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实现对于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研究中,首先要了解水土流失的特点,然后在其中挖掘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部位、表现形式以及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其次,在对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明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其本质就是在其中发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监测和量化进行相应数据的收集,进而根据相关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再次,要想更好的实现城市水土的保持,首先就要对其当前的状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最后,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中,要针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否则,只会加剧城市水土流失情况。

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中的作用

1、使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完善

景观生态学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不仅可以通过景观研究使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方法得以多样化,还把城市的水土流失问题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了解决。景观优化一般情况下是通过格局指数进行描述的,从而将景观的集聚度、异质性和多样性进行表达[2]。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许多专业人士都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植被的覆盖以及水土流失和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研究表明景观的格局化对水土流失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对城市实现水土保持以及规划的工作中,要以植被的覆盖率以及地貌地形作为依据进行,然后根据相关的数据对城市的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布、发展、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预测其最终发展的趋势。实现在城市中有效的发挥生态景观效用,实现城市水土的保持。所以,在进行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规划中,首先就要对城市生态景观的水土保持能力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这其中不仅包括生态景观的格局特点,还包含影响水土流失的原因、功能区等因素。就当前在城市水土流失中的处理以及景观评价,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

在对城市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来讲,每一个景观格局中都存在着相应的空间格局,而这种空间格局的存在就是平衡其自身内在的生态平衡,使其与相应的生态景观实现平衡[3]。而从大的方面来讲,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本身和生态的发展就是相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实现发展,只能在生态与城市化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最大化保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化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生态景观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城市的水土流失问题,鉴于这一点,在城市化的发展中,一定要对生态景观实施保护,这样才能避免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城市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内容得到了扩展

景观生态学主要是从尺度、功能、格局。过程几个方面展开的,这一概念在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和治理中同样适用。随着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的日渐深入,按照其研究的实际价值以及理论深度可以将对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分为过程规划、目标规划、功能规划三个方面,其中目标规划是以工程技术作为基础的,其发展的对象就是城市建设。功能规划则是通过对城市实现生态化,促进城市水土的自我保持,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一规划并没有完整的体系和保障。鉴于这一原因,过程规划通过综合各方面,对其实现全程控制。通过对景观生态的研究,在城市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处理中,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城市水土流失的预防。

3、增加了新的研究路径

在以往的研究中,“指示因子选择”以及“水土流失量化表达”这两者的衔接都是采用数学模型的形式实现的。并且这些数学模型中,大多数都是坡面土壤侵蚀模型中的经典表现形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是针对典型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处理。但是随着水土流失面积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处理模型也逐渐不能适应水土流失现象的发展,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这一模型已经逐渐不能适用于对于当前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并且由于城市水土流失现象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而这些模型仅仅是对比较单一的地理情况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方式,因此不能对城市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长期都没有进行相应的监测数据的统计,因此在城市水土流失的规划中,几乎不能采用传统的模型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要想有效的对当前的城市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就应从格局、过程、效应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的布局问题对景观的内部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格局一旦出现变化,其内部的能量转化同样也会出现改变,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对景观功能的影响,最终也会影响生态华景的变化。对于格局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难以进行分析的,因为其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量化和监测可以实现格局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所以,在实际的研究中,应该简化城市水土流失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对城市水流失问题和土地的利用问题进行考虑,然后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现对城市土地的优化利用,使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改善。

结束语

综上,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能够将景观生态学很好的应用与城市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城市的环境一定会从根本上得到优化和治理。相信随着相关部门对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景观生态学更好的服务于未来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城市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学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5):25-30.

[2]李伟峰,欧阳志云,肖燚.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1(03).

[3]曾祥坤,王仰麟,李贵才.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