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同病异治法治疗眩晕的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运用同病异治法治疗眩晕的要点探讨

姚宝清

姚宝清四川省成都军区机关医院中医科610011

摘要:目的:探讨同病异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眩晕症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同病异治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要点。结果:经过治疗后,90例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4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同病异治法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这一治疗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治疗眩晕的方式,产生优势互补,有效弥补诊断和治疗中的不足,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同病异治法;眩晕;临床要点

同病异治法从字面理解上来看不难了解到其概念,所谓的同病异治法就是根据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为了探讨同病异治法在眩晕症治疗中的有效方式,笔者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眩晕症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在29~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1±3.14)岁,病程最短的患者仅为7天,最长的患者30年,平均病程为(20.78±0.65)年。患者病情情况为:高血压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15.56%;颈椎病患者16例,所占比例为17.78%;脑血流量低患者17例,所占比例为18.89%;眼源性眩晕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14.44%;耳源性眩晕患者20例,所占比例为22.22%;贫血患者10例,所占比例为11.11%。

9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且患者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对血压进行了三次的测量,值得注意的是,三次测量的时间都不是在同一天,收缩压≥18.62kPa或舒张压≥11.97kPa的患者诊断为高血压。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进行分型,在分型之后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

1.2.1肝阳上亢型患者

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头晕耳鸣、头眼胀痛,口中有苦味,并且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易怒。此种类型的患者多为年轻人,需要减少患者的工作压力,禁食辛辣食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主要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并且还需要用安神加以辅助治疗。药材组成主要为:天麻17g,,石决明22g,钩藤15g,牛膝23g,杜仲14g,桑寄生13g,黄芩10g,栀子17g,菊花9g,白芍12g。

1.2.2痰湿中阻型患者

此类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重、恶心、胸闷、睡觉多梦等情况。面对此种类型的患者,治疗需要以化痰祛湿为主。治疗本类型患者的药物组成主要为:天麻14g,半夏l2g,白术17g,茯苓17g,陈皮12g,山楂22g。

1.2.3气血亏虚型患者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在运动时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在治疗中需要以益气养血为主,治疗的药物成分主要包括:白术14g,党参22g,当归20g,茯神17g,远志11g,酸枣仁23g,木香9g,龙眼肉12g,天麻14g,刺五加13g。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1.4评价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来制定相关的标准。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的现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没有达到正常的状态,但是坚持治疗还是能够恢复正常的水平,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朝着更加严重的趋势发展,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另外,在随访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时也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的现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2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没有达到正常的状态,但是坚持治疗还是能够恢复正常的水平,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3例被判定为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2名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1名患者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复发的情况,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情况发生主要与痰、淤、虚、风有关,因此在医学界中,有:“无痰不作眩”、“无淤不作眩”、“无虚不作眩”和“无风不作眩”的说法【1】。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及时调整治疗所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都能够针对患者病情的发挥出自身的功效。天麻具有化痰的作用,能够熄风、止痉、通络。现代药理也证明,天麻具有扩张和收缩脑血管的功能,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外周的阻力,扩张小动脉、微血管等,增强微循环的血流量【2】,同时还能够起到中枢神经镇痛的作用;半夏与天麻相同,能够化痰,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呕吐等不良反应;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的功能,与天麻共用不但能充分发挥本身的药理作用还能够有效地将疗效进行统一,共同作用于肝脏,达到熄风、止痉、通络的目的,另外,现代药理学认为钩藤具有镇静和扩张血管作用;茯苓和白术能够健脾【3】,而且还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黄芪在药方中具有补气健脾、利水退肿的作用,当代药理学也证明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类等成分,能够通过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达到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在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黄芪对红细胞变形有激活和恢复能力,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小板的黏附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眩晕症状一旦发作,除了治疗之外还需要严格注意饮食、起居等方面内容,同病异治法认为,患者只有按照以下的要求去做才能够缓解眩晕的症状:1、合理安排饮食。患有眩晕症的患者的饮食需要以营养和新鲜为主,多吃蛋类、瘦肉和水果,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控制水合盐分的摄入量【4】;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眩晕症的患者在情绪上不能够有太大的波动,需要进行相关的精神调养。根据中医药理论认为,心烦气躁容易导致七情不畅的情况发生,对机体的调节功能是一种极大的刺激,患者病情加重大多与这一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需要对患者加倍的呵护,让患者体会到来自各方的关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天;3、起居方面需要进行调养。规律的生活,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是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三要素,这但要素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过犹不及,很容易造成体内动态失衡、气血失调、肾脏功能紊乱的现象发生【5】。

综上所述,同病异治法能够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眩晕的方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平.运用同病异治法治疗眩晕200例[J].中医研究,2010,07:56-58.

[2]施翠英,张廷模.应用同病异治观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方药规律[J].四川中医,2012,04:33-35.

[3]严石林,陈为,于宏波,王浩中,沈宏春,邓瑞镇.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6:501-503.

[4]王文健,沈自尹.从“同病异证”到“同病类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1:9-12.

[5]夏米娜.浅论仲景同病异治[J].北方药学,2014,0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