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浅谈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周志强

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的语文课教学,在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的“你听我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而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是一个“羔羊”展翅翱翔的天空,是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段,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下是我几年来积累的一点体会和感受。

1.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能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的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一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爱的奉献”,然后问学生:“这首歌表达了人间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在爱的氛围中,学生受感染了,用饱满的热情学习新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释放童心,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说:“小女孩长大后成了加拿大一位自由撰稿人,正用她那心灵之比笔描绘着完美的人生。”此刻,我让学生齐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伦纳德老师对残疾小女孩无私的慈母般的爱。

2.质疑提问,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学生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释放学生的童心,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使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再根据不同的问题在小组内分析讨论,找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登上企鹅岛》一文时,学生围绕企鹅为什么会生活在冰冷的南极展开质疑,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展开小组小组讨论,自己探讨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兴趣高昂。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诚心诚意地和他们交朋友,作他们的知心姐姐,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老师的爱,获得自信,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前教学目标的驱动力。例如: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当我问到:“张指导员不顾自己的安危保护教科书,如果你是张指导员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回答:“我觉得张指导员这么做不值得,他根本没考虑周全,他虽然保护了教科书,但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假如我是张指导员,我绝不会做这样的傻事儿。”台下哄然大笑,我对这位同学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你说的很有道理,考虑问题很新颖,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事情。”不是指出学生这样回答不对,而是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融入情境,让学生知道张指导员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战争年代教科书教科书来之不易——非常珍贵,张指导员才会舍身护书。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4.重视阅读,体验美感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感受到自然风光之美,事物情节之美、人物形象美、人物情感美,以及语言文字美等能够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能产生追求美的欲望,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首先采取了激趣导入,让学生对美有一种追求;其次,让学生从语言中感受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圈画重点词句;最后,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庐山美景,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