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村落雨水智能生态集存利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庭院/村落雨水智能生态集存利用技术

韩峰1彭思贤2

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摘要:西北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因此非常有必要将有限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缓解当地缺水现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目前,对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的研究不够完善,本研究针对甘肃省牛谷河流域居民点降雨情况,利用SWMM建模等方法,设计出缺水型庭院雨水生态集存利用的结构。本文主要就西北农村地区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管理系统与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字:雨水收集;分水质蓄水;雨水交换管理系统;动态开关

选取以甘肃为代表的半干旱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该地区牛谷河流域陈家湾雨量站获取2013年至2016年间的降雨降水资料,表1为当地普通农村家庭庭院布置概况。

表1典型庭院院内布置概况

考虑到降落的雨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被收集利用,应乘折损因数。由于西北地区土壤长期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所以产流模式为超渗产流,大多数雨水都渗入地面。查资料得,西北西区土壤的渗透系数约为0.9。对于屋顶,雨水通过集雨槽容易收集,只考虑蒸发的部分。屋顶的折减系数取0.95。对于道路来说,易有积水,故折损系数略小,取0.85[1]。

1.居民用水需求的动态变化

用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密切相关,夏季温度高,气候湿润,5、6月份处于农忙时节,农业灌溉、牲畜用水、生活用水增多,且暴雨多集中在7、8月份,气候炎热,需水量、用水量明显偏高,而冬季温度低,气候干燥,处于农闲时期,当地农作物是以小麦为主的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冬天很少需要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量也偏少。当地居民需水量主要来自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牲畜用水三个方面,结合季节对需水量的影响,设计出每个月每户人家用水随季节变化需水量大致分布表2(农业用水主要用于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农业面积平均一家100m²,牲畜用水按每户人家牲口量一个猪圈,一个草棚来算)

表2每户人家每月需水量季节变化

根据水的用途分布表格,结合外出打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口减少与气候影响,大致估算出一户人每月的需水量,做出分布曲线如图1:

图1每户需水量月份变化曲线(需水量单位:吨)

2.最大降雨量的选取及最大可收集雨量的计算

根据时段间隔,将从水文站获取的历年降雨资料分为若干降雨过程,选取一段连续降雨过程J₁作为分析样本。在一段连续降雨过程内,按时段内线性分布计算降雨量。在J₁过程内选取两个测量的时间点(单位h),记录两个点的降水深度(单位mm/h),将两个时间点之间的降水深度变化近似为线性处理。降雨量即为x轴、这段折线以及两个端点作竖直线到x轴围成的梯形面积大小。

由此易得该单一时段内降雨量为:

因此可得该连续降雨过程内的降雨量:

以此类推可得其他连续降雨过程的降雨量W,比较各个连续降雨过程降雨量的大小,选出降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并计算得最大降雨量。

根据从陈家湾雨量站获取的2013-2016年降雨资料,通过计算得这几年内当地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为2013年8月1日的降雨,降雨雨量数据见下表3。

表32013年8月1日降雨数据

根据表格数据作图算出面积降水深度为66.6mm(其中补充13:00及22:00数据使该降雨过程完整),用公式

降雨量=降水深度*径流系数*集水面积

计算出可收集的最大雨水量约为8.964m³。

3.庭院蓄水池与污水池设计

根据需水折线图得出最大需水量10m³,设计蓄水池容积为10m³(蓄水量略少于可收集水量),设计为深2m,占地面积约为5m³(设计为长2.5m,宽2m),水窖容积约为9.5m³,考虑到水量蒸发损失设计为柱体,深3m,半径1m。每户人家每月需水量大约为4~10m³,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物较多,且猪圈、草垛等地方渗透的雨水无法利用,分水质蓄水,将这些废水直接排到污水池中,根据前期排出较脏雨水弃水量(一户按一个猪圈、一个草垛的弃水面积),根据化学反应接触停留时间确定,以及根据可收集最大雨水量8.964m³及最少需水量4m³,设计污水池容积为5m³(长2.5m,宽1m)。

4.设计动态开关分水质蓄水

降雨初期,由于雨水中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直接冲刷屋面、路面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质及尘土颗粒物,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因而这一时期的雨水不能直接收集作为生活用途,而需与后期雨水分开收集,前期雨水可先收集于污水池中,经适当的处理可作为灌溉用水(由于污染程度较重,不宜作生活用水),而后期雨水收集于蓄水池中,处理后可作生活用水。

因此,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将前后期雨水分蓄,需在管道系统中布置动态感应开关,该开关应具备识别前后期雨水并开启不同的输水通道的功能。在识别前后期雨水方面,考虑到前后期雨水成分的主要区别有:尘土颗粒浓度、ph,前期雨水较后期雨水尘土颗粒浓度大得多,同时前期雨水由于溶解的酸性气体等,导致其ph值偏小。由于酸性气体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前期雨水的ph值减小量有限,不不具有较明显的区分度,且结合市场上已有的检测器材,为提高开关系统的智能感应的灵敏度,应使用尘土颗粒浓度作为前后期雨水的检测指标。尘土颗粒浓度越高,通俗的讲,即雨水越浑浊,雨水的透光性能则越差,将水中ss浓度大于49.124mg/l的视为前期雨水[2],根据这一特点,可在输水管道中某位置布置红外发射器,其中红外光束透过管中流过的雨水,在红外发射器另一侧布置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到的红外光强的强度来区分前后期雨水。

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并区分出前后期雨水,需将信息传递给控制设备,从而控制的开关的开闭,使前后期雨水分开收集。动态开关的工作原理即为:(1)信号接收反馈阶段:通过在分流管道前的管道内开孔安装红外光源,在另一侧安装红外传感器,传感器与光敏电阻相连,光敏电阻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经IC或三极管处理后控制可控硅的通断,完成电源的开关动作,其中将有效光强设定为A坎德拉,大于该光强,则视为可利用雨水,反之则为前期雨水。(2)机械控制闸门开关阶段:主要利用电磁铁原理。如上所言,通过控制可控硅的通断来控制电源的开关,电源接通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场,将钢闸门吸起,从而使闸门打开。反之,当电源关闭,则电磁铁失去磁性,闸门关闭[3]。

参考文献

[1]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2015,37(05):162-165.

[2]魏孜.村镇庭院降雨径流水质与污染特征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孙华,李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J].内江科技,2010,31(12):11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