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施行价值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施行价值评析

宋宗曦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及心理状况变化等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患者。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并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215-02

2型糖尿病原名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占据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的产生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因素、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等。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在明确诊断前极有可能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患者主要进行口服给药以及饮食治疗,对分泌胰岛素有缺陷的患者,临床上主要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进行治疗。由于2型糖尿病在平时没有明显的表现,且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较为麻烦,饮食方面注意较多,患者在得知患病后易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本院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来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心理状况。观察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在45~78岁,平均年龄(62±5.6)岁。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43~77岁,平均年龄为(63±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并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方面指导,让患者详细了解病因、病情后期发展,告知患者该病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成立心理护理分队,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调节,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并诊断分析患者病情,随后将病情以及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让患者了解到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抵抗所致,同时也是因为患者饮食不当,不喜爱运动,身体过度肥胖而引起,告知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加强体质运动。②与患者一对一进行聊天,与患者交流解答疑惑,告知患者以往治疗成功案例,疏导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情绪,降低负面情绪,尽快康复。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心理评估让两组患者分别填写焦虑评估表(SAS)和抑郁评估表(SDS),SAS评分大于50分为焦虑,SDS评分大于53分为抑郁。

1.3.3护理满意度让两组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该表中包括5个方面的评估:①治疗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心理护理舒适度、护理过程、总体满意度。每个方面有20道小题共20分,10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低血糖,1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共出现4例,总发生率为13.34%;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低血糖,总发生率为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理评估

对照组患者中SAS评分>50分的有4例,SDS评分>53分的有2例;观察组患者SAS评分>50分的有1例,SDS评分>53分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60.73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87.66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型疾病,长期发展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组织发生功能性障碍,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2]。

2型糖尿病是目前医学上发生率最多的糖尿病,该病好发于35~40岁成年人群中,多因为患者生活作息不规律,摄入高热量的食物,缺乏运动,导致身体肥胖。随着患者体重的增加,胰岛素抵抗也随着增加,进而发生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3]。2型糖尿病的患者并非体内无法产生胰岛素,而是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作用效果差,在目前的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多给予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糖尿病治疗是长期并且缓慢复杂的,很多患者对该病了解的都比较片面,而且该病好发于35~40岁青年人群中,对患者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当确诊为2型糖尿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这对后期的治疗造成阻碍[4]。因此,我院在传统护理模式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积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说明心理护理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守玉.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研究[J].全文版:医药卫生,2015,0(11):85-85.

[2]周定群,谢文娅.心理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不良情绪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46-147.

[3]张国琴.社区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9):72-73.

[4]孙丽娟.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