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让学生成为探究、发现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成为探究、发现的主人

闫玉萍

邳州市岔河镇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300

【摘要】教师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盘活教学资源,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领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主体地位;探究发现;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数学情怀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填鸭式”的教学只能泯灭学生渴求新知的热情与探究的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要让学生满怀自信成为探究、发现的主人。

一、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在迁移运用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及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任何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行为,跟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都是相违背的。教师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盘活教学资源,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领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笔者充分发挥实物模型的作用,给每一小组发放一个实物模型,让他们跟模型“零距离”接触,去观察、思考、计算,以期通过实实在在地参与,探索并发现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方法。当学生列出两种算法之后,笔者则引导他们就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归纳出列式的依据。这样开展教学活动,落实了“学讲计划”中自主先学、合作交流的理念,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他们发现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列式了的比较分析,并交流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长方体的面跟它的长、宽、高的对应关系,为知识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

在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笔者呈现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通过巡视捕捉学情,适时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思考的,以暴露学生思维轨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顺利地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了成功迁移,同时能够针对正方体的特征对算理进行正确阐述。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发展了数学思考,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引导学生经历新知探索的过程

知识的传授不是简单的告诉,而应引领学生去实实在在地经历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是有效教学之上策”,它体现的是对学习主体及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对于任何新知的理解、掌握与运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如登山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既有“攀登的目标”,同时又能领略“途中的风景”——即不仅要关注获取知识这个结果,更要关注求知的过程。这是因为“过程”乃是有价值的经历,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提出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么,这个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进行研究、验证。于是,笔者首先呈现例题,要求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所呈现的三个长方体,并数一数各需多少个。学生动手操作之后,笔者发问:“你是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摆出相应的长方体的?你又是怎样算出它们的体积的?”学生说出了自己操作时的想法,跟大家一起分享。笔者则结合学生的阐述适时地呈现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体中含有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笔者精心设计了三个有联系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借助想、摆、说等活动,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要想求出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个数,就要弄清“几个”、“几排”、“几层”这三个数量,即“长有几个、宽有几排、高有几层”;而个数、排数、层数恰好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个数×排数×层数”就等于“长×宽×高”。至此,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便得到验证。笔者这样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去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步步为营地深化学生的认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推理的过程,促使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借助有效的巩固练习凸显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科学地讲解与有效的练习,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科学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要在“精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多练”,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借助有效的巩固练习凸显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比如,在“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进行复习铺垫,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接下来引导学生探求新知,重点完成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回顾与反思等教学任务,从实践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任务的有效完成帮助学生积累了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经验,锻炼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便进入“巩固练习”环节,先后练习了5道题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参加板演、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审视自己的练习设计,笔者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开展整合练习内容,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解题并形成技能做到了“由扶到放”,并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渗透到每一道题目的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去经历、积累、感悟、提升;同时,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描述,分析解题方法,真切地感受到了图形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累了相关经验,锻炼了自己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毋庸置疑,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之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激情涌动、思维活跃,真正成为探究、发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