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临床分析宋思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临床分析宋思幽

宋思幽田鹤丁秀英马学芝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子宫内膜癌运用腹腔镜分期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患者38例,开腹分期手术患者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切除淋巴结数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较开腹组患者的31.2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但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且患者手术后疼痛也相对比较轻,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为EC分期手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分期手术;开腹分期手术;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1],治疗首选手术。自Childers等[2]1992年腹腔镜下治疗Ⅰ期EC2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临床分期手术,可以通过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进而切除子宫内膜原位病灶以及可能的淋巴结转移病灶。但开腹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腹部切口容易愈合不良,进而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3-4]。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特点,本次研究重在探讨腹腔镜分期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共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38例,结果报道如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术(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双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粘连分解术,32例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清除术。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术前均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活检病理明确为子宫内膜癌;②子宫体积<12孕周;③体重指数(BMI)<35kg/m2;④同意进入本研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②术前行CT和(或)MRI检查高度怀疑有宫颈间质受侵及盆腔内肿瘤播散;③存在手术禁忌症者;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随访和观察者。腹腔镜组年龄32~77岁[(51.13±9.27)岁];BMI19~29kg/m2[(22.27±5.24)kg/m2];临床分期(依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修订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标准[5]):Ia期12例、Ib期24例、II期8例和III期6例;病理分期:G1级17例、G2级13例和G3级8例。组织病理学诊断:腺癌28例、腺鳞癌10例;临床表现:经期延长6例、不规则阴道出血/排液22例、白带增多10例。开腹手术组年龄31~82岁[(52.22±8.77)岁];BMI19~29kg/m2[(22.88±5.50)kg/m2];临床分期:Ia期12例、Ib期10例、II期5例和III期5例;病理分期:G1级12例、G2级13例和G3级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腺癌24例、腺鳞癌8例。临床表现:经期延长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排液17例、白带增多7例。两组年龄、BMI、临床及病理分期、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方式:常规消毒铺单后在脐上1cm切口1cm左右的切口,植入10mm的trocar以及腹腔镜探头,进腹针恒定流速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在12mmHg左右,另外在腹部两侧植入腹腔镜操作器械穿孔trocar以及转换帽等。探查腹腔,采用腹腔镜下无损伤钳钳夹两侧的骨盆漏斗韧带和圆韧带,双极电凝切除,并采用2.0的可吸收线缝合;钝性分离膀胱腹膜反折,向前推送膀胱;采用双极电凝切断子宫主韧带以及宫骶韧带,电切后采用2.0的可吸收缝合线缝合,切下的子宫以及附件经阴道取出;打开两侧的髂血管鞘膜,清扫盆腔淋巴结,未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淋巴结清除完毕后施行腹腔镜辅助经阴道次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子宫和双附件经阴道取出。缝合阴道断端,中间留置“T”型引流管,再次形成气腹,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理腹腔后手术结束。开腹组传统开腹手术:取下腹部正中切口,绕脐至脐上3cm,开腹后以子宫夹持钳钳夹双侧宫角,留取腹腔冲洗液,自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向下依次清除腹主动脉、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深组淋巴结,切除子宫及双附件,阴道留置“T”型引流管。

1.3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切除淋巴结数量。

1.4统计方法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s)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2.2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较开腹组患者的31.2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并是导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为典型的症状,通过诊刮术并进行病理活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成功率。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的主要方式,其中分期手术能够对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提供有效的参考,对于病变侵袭的深度、范围具有重要的全面评估价值,同时能够指导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和术后的化疗方案的选择[6-7],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传统开腹手术在对于骨盆漏斗韧带以及卵巢悬韧带的切除过程中,特别是对于膀胱腹膜反折的钝性分离中,多采用徒手分离,膀胱及肠道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另外传统开腹手术对于盆腔内的隐匿性出血点的止血效果不佳,观察不够清晰。腹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内镜技术,在普外科、妇科等外科领域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在临床上的EC分期手术类型当中,一共有腹腔镜、经阴道、开腹式三种。作为一种新型微创式手术已经较为广泛的被运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8]。有部分研究报道,在选择合适的适应征以及术者掌握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可以首选腔镜手术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较开腹组患者的31.25%显著降低(P<0.05)。EC腹腔镜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但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且患者手术后疼痛也相对比较轻,不会留下任何疤痕。为EC分期手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JemalA,SiegelR,WardE,etal.CancerStatistics2007.CACancerJClin,2007,57:43-46.

[2]ChildersJM,SurwitEA.Combinedlaparoscopicandvaginalsurgeryforthemanagementoftwocasesofstage:Iendometrialcancer.GynecolOncol,1992,45:46-51.

[3]彭存旭,李景刚,孔祥敏.腹腔镜下线层解剖法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10:765-768,771.

[4]王海波,高丽彩,李秀娟,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肥胖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6):515-517,530.

[5]PecorelliS.RevisedFIGOstagingforcarcinomaofthevulva,cervixandendometrium[J].IntJGynaecolObstet,2009,105(2):102-104.

[6]杨纪实,周留林,周秋霞,等.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3):225-228.

[7]TurunenH,PakarinenP,SjobergJ,etal.Laparoscopicvsroboticassistedsurgeryforendometrialcarcinomainacentrewithlonglaparoscopicexperience[J].JObstetGynaecol,2013,33(7):720-724.

[8]PellegrinoA,VizzaE,FruscioR,etal.TotallaparoscopicradicalhysterectomyandpelviclymphadenectomyinpatientswithIb1stagecervicalcancer:analysisofsurgicalandoncologicaloutcome.EurJSurgOncol,2009,35(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