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李璐璐1,2

(1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心胸外科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60例经PICC导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术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1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10-02

传统的浅静脉穿刺给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尤其是肿瘤化疗、老年病人等,这种给药方式会不可避免地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尤其对肿瘤患者而言,在化学疗程内,需长期输注对组织损伤较大的化疗药物,更加剧了患者的痛苦[1-2]。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并使导管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技术、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它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可有效缓解因长期输液或输注化疗药物而对患者血管及局部组织所造成的损害,[3]。但由于置管过程和术后管理难度大,要求高,部分医护人员对PICC尚不能熟练掌握,使得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发生率高、置管寿命短等问题[4]。鉴于此,我们采用护理干预对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在32~73岁之间,平均年龄(53.04±11.42)岁,病程在1~4年之间,平均病程(1.94±1.41)年;对照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在37~74岁之间,平均年龄(52.86±11.29)岁,病程在1~5年之间,平均病程(1.86±1.5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肿瘤化疗患者符合PICC的置管要求;(2)置管一次性成功;(3)患者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合并感染性疾病;(3)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损伤;(4)预置管部位有血管病变。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盲穿法,选择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穿刺套装,根据患者的血管粗细等选择相应导管。签订知情同意书,由具有穿刺经验的资质护士进行操作维护。导管穿刺成功后均经X线片定位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3.2.1识别风险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综合测评,确定导管植入的长度,以避免放置长度过长或过短[5]。

1.3.2.2操作风险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PICC置管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的培训,建立并完善专职护士准入制度,减轻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痛苦。

1.3.2.3出血风险经皮下潜行约2cm后再进入血管,这样可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6]。

1.3.2.4感染风险操作前后按照六部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及时更换敷贴、正压接头,每周更换1次,以免病菌侵入引发感染。给药前,严格消毒正压接头[7]。

1.3.2.5血栓风险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合理安排用药顺序,输入高浓度或化疗药物后快速冲洗导管。指导患者睡觉时不能压迫置管侧肢体;导管内有回血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1.3.2.6导管移位风险患者置管成功后送管轻柔并经X线定位,确定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才能给药。

1.4观察指标

1.4.1机械性静脉炎采用中华护理学会2010版《输液护理实践标准指南》的判定及分级标准。

1.4.2导管堵塞包括导管内堵塞和导管外堵塞。

1.4.3导管异位导管末端的置管位置未到达上腔静脉下1/3处。

1.4.4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手臂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或穿刺点有渗液。

1.4.5导管脱出移位置管深度缩短3cm以上。

1.4.6导管相关感染从导管和外周静脉血分离到病原菌。

1.4.7穿刺点渗血穿刺后穿刺部位出现肉眼可见淤青或出血。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视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结论

PICC置管是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护理管理者应该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开展该项工作,对导管置入、后续维护实行护理干预,加强高标准的PICC专职护士准入制度、健全的管理体系及各项操作规范等培训,应用风险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需明确预防为主原则,提前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分析常见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有护士均应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掌握操作技巧及术后维护知识,从而减少留置导管期间的并发症。穿刺前充分评估患者凝血情况,做好穿刺侧肢体的健康指导。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因而要格外注意对手的消毒,同时,需对患者皮肤进行严格的消毒,保持导管周围无菌环境。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需缓慢匀速推注,以防大量液体骤然进入循环,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震荡致栓子脱落。每次使用前,护士应该对导管的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冰.PICC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处理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40-340.

[2]曹林英,何红梅,李智等.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探讨与护理干预[J].激光杂志,2013,34(1):100-101.

[3]叶丽娜.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PICC导管并发症及其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16-217.

[4]陈敏利,江玉凤,吴超英等.护患一体化护理对降低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91-2193.

[5]陈少波.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8):256-257.

[6]邓慧梅,郭宇红.PICC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34):233-233.

[7]曹字芳,姒怡冰,陶珺珺等.双腔Power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18):1655-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