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张艳芳

张艳芳

(山东省郯城县临沂市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山东郯城276100)

摘要:实践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只有理论学习,不进行实践探索,是很难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所以我们在小学中学课程中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要将实践活动课与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效果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1

自然科学严谨求实的特点,刚开始让学生感觉到难以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型的课程以其独特的认知功能和育人价值,与新课程共同诞生一起成长,成为今天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亮点”之一。但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对于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刚刚学习科学探究的小学生来说,掌握探究的方法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随着新课程的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列入教学内容,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智慧起来呢?。从教师层面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专职教师。在教育部规定的课时内,如何管理和指导主题实践活动全过程,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让教师步履蹒跚。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认为总和实践活动必须走常态化之路,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应该是校本化的常态。以下我就将在我多年的学习收获来谈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方法和策略。

一、实施的基本原则

1.动手性原则。

正如“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更让我们坚定了做中学的核心理念是:“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做,即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就是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塑造完善的人格?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在于创新——它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断地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合理之处,创造出更有利于解放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学生的怀疑行为和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观性原则。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主题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以学生的兴趣,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从理想状态来看,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也最适合于自己的内容。

5.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具体实施及理论探讨中,对综合课程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与具体实施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1)看:基干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会面临既不能多管,义不能不管的两难局面。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做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允许学生在方法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不要求全责备。

(2)领: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帮:在研究性学习开始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等等,以便于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研究过程。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辅导,创设必要条件。

6.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体现实践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带着学生有目的性地拓宽课程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比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追求学生的实践活动,只要动起来就好,动起来后,要有理性思考。

7.生成性原则。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8.创新性原则。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造的源头,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创造活动就会成为无缘之水,无本子木,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在于创新——它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断地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合理之处,创造出更有利于解放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学生的怀疑行为和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9.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法

1.实际应用类活动。

与课题探究类活动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2.社会参与类活动。

走进生活做“学问”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想定势,调整思路,注重科学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