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家庭个别化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聋生家庭个别化教育探究

黄超茂

广西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5330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由于聋生教育发展较缓慢,如何引导聋生回归社会,显然家庭个别化教育显得固然重要。对于特殊教育,聋生家庭教育理论明显薄弱,或者是说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有正确指导意义的聋生家庭教育理论,当前聋生家教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家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搞好聋生的家庭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恰当的教育的方式、方法,给孩子以适度的、理智的爱,让聋生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聋生家庭个别化教育

聋生是由于听力的缺陷,使他们与正常儿童有着不同的地方,易出现心理偏差。家庭个别化教育就可以预防心理偏差的出现。由于聋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导致了它的难以把握,不少聋生的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家庭个别化教育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聋童家庭教育误区与探源

1.对聋童百般溺爱和庇护。有些家长总以为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残疾,对不起孩子,怜悯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切包办代替,即使孩子有了过错,家长也总是予以迁就宽容。这样,子女的刻苦精神不见了,毅力不见了,滋养了享乐主义与极端的依赖性。

2.视聋生为家庭与社会的包袱和累赘,甚至认为家庭中出现残疾儿童是件可耻的事,是他们给家庭带来了不幸,因而对他们冷眼相待。这样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自卑、怯懦,失去了生之快乐。

3.对聋童放任自流。这类家长一般文化素质较差,对自身的教育职责认识不清。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极少与孩子沟通,管教方式简单,甚至对孩子平时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4.父母教养态度分歧严重。这种家庭中的父亲认为只有“严厉”的教育,让聋童多受磨难,将来才能自立、自强起来,不受别人的欺辱,而母亲百般护短,千般宠爱,事事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夫妻俩常为孩子的教育争执不休,对聋生的教育形不成合力,也容易使聋生钻空子,在家倚一方,怕一方,教育效果收获甚微。

二、聋生家庭个别化教育的基本做法

1.加强沟通,了解孩子。平时家长要做到与自己孩子的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孩子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平时生活中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交流。所以,在孩子放学之后,我们常常和孩子一起玩,或者一起做事,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想法。当然,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就必须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

2.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在平时生活中孩子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让孩子去做,为了防止忘记,可以让孩子写个计划贴在墙上。到了假期更是如此,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安排学习时间。但是,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种意识,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在平时学习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做作业的时间。

3.发现长处,及时鼓励。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肯定,这样才会增强他的自信。在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应该支持孩子,从小支持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永远都是支持自己的,有利于孩子在发明的道路上更加有出息。

4.对待缺点,及时批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应及时纠正他的错误,不允许包庇孩子,这样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容易犯大的错误。孩子有缺点,家长要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但是,绝对不纵容。

三、聋生家庭个别化教育的原则

1.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要通过运用各种语言对子女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化和影响子女,父母的言传身教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2.严格要求与尊重子女相结合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要对教育过程、对子女负责任,提出并落实一系列适中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要把子女当作一个独立主体来对待,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进行说教。

3.尊重孩子,平等参与的原则。在家庭中对聋生要平等看待,让他们平等地参与一些活动培养各种能力。不能因为聋生身残而岐视孩子,在家庭中努力营造一个爱的氛围,一家人可以一起摘菜、聊天、看电视,有利于聋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4.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求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现状,及时地和学校取得联系,汇报家庭教育情况,并注意学习聋生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配合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MariaMontessor发现孩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