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效果观察

温思炯

(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636001)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恢复期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气虚血淤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318-02

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发生突发性的堵塞现象引起大脑血供不足导致的疾病,发病较快、较为突然,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病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为了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针对收治的67例患者实施了对比分析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67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2例,年龄56至79岁,均值为(62.13±3.24)岁;实验组3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4例,年龄55至80岁,均值为(62.56±3.78)岁。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或重要器质损伤患者;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对照组33例实施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适当营养神经补充、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等治疗;实验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主要配方为:3克地龙、红花、桃仁及川芎,6克当归尾、赤芍,100克生黄芪等组成,以水煎制,一剂一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对患者面色、感觉、口舌功能、舌苔、语言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总分2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症状越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分45分,0至15分表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至30分表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至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观察指标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的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恢复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注:两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比(P<0.05)

3.讨论

中风在中医学中属于四大顽疾之首,主要发病病机为气虚血瘀,气虚则血瘀,血瘀则筋脉失养,筋脉失养则导致肢体出现不仁不用的状态。临床研究认为:中风病机虽可见风痰阻络及痰热腑实等病理因素,但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气虚血瘀。

气虚使得血流量减少,血行出现缓慢及不通畅的现象,最终导致瘀血瘀阻脉络的现象出现,在短时间内气虚不会导致严重的中风症状出现,但长时间的气虚导致血瘀出现,影响到患者正常的血液运行,导致瘀血阻塞的现象。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具有助气上升、血脉通利、祛瘀止血的功效,川芎、当归具有活血、行气及活血化瘀的效果;红花、赤芍及桃仁具有活血止痛、善泄血滞及祛瘀的功效;地龙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全方合用具有补气、活血祛瘀、补气养血及通络的功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4]。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实验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说明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侯海鹰.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6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39-39.

[2]袁磊,杨进平,闻瑛等.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35-37.

[3]杨洋.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5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6):42-43.

[4]周海纯,王艳丽,郭蕊珠等.加味补阳还五汤结合头穴丛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NCAM阳性表达的影响[C].201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