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力营销中电能替代工作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电力营销中电能替代工作的探讨

赵剑楠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当前世界能源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而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电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率高、使用过程清洁。逐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能替代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电能替代的前景、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旨在更好地推广电能替代,促进能源结构优化、环境质量提升、供电企业增供扩销。

关键词:电能替代;电力营销;环境保护

1实施电能替代的意义

有利于降低大气污染。据调查统计,我国PM2.5排放源中超过50%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大量煤炭没有经过处理脱硫、脱硝、洁尘处理就直接燃烧,机动车尾气包含大量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也是雾霾元凶之一。从电力生产、消费全过程来看,发电环节中煤炭的集中发电、可以将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相较于分散燃烧,污染排放可以降低80%。而电能在消费终端可以实现零排放。因此,电能替代是解决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可高达90%,天然气的利用率为60%--80%,燃煤利用率为40%,散烧煤甚至低于20%。据测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耗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百分之6左右,实施“煤改电、油改电”可有效减少因分散低效能源模式造成的浪费,提高整体能效水平,优化能源结构。

有利于提高电气化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气化水平的提高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实施电能替代能促进我国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促进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从各方面满足人们对于能源消费安全、清洁、便捷的要求。

2电能替代的前景和机遇

大气污染防治为推动能源消费转型提供了机遇。为治理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2016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控制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坚决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给电能替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能源发电成本逐渐下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风电、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清洁能源的成本快速下降。以光伏发电主要装备光伏组件为例,当前每瓦仅为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风电装机成本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约30%。

电能替代潜力空间大。目前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仅为25%,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以2017年电能替代完成率为基准,预计2017-2020年替代电量每年新增约1000亿kWh,到2020年电能替代新增用电量约4500亿kWh。

3电能替代推广存在的困难

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开发运营成本仍然较高,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仍高于火电,目前新能源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政策性补贴。电能替代项目往往一次性投入较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方可收回投资。“性价比低”、“投资回报周期长”成为电能替代的最大难点。

电能替代还需要政府进一步支持。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但以规划和宣传为主,在财政补贴、价格机制等方面还需加强。此外,我国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相关技术标准仍不完善,造成电能替代市场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

能源消费观念需要加快转变。相关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很多用户还停留在化石能源消费为主的阶段,对电能替代带来的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认识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能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

4做好电能替代推广的措施

4.1深入开展调研,争取多方支持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寻找可能存在油改电、气改电、煤改电的领域、行业和设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综合比较各种能源的性能、价格、投资等,提前奠定电能替代推广的优势基础。对已实施电能替代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客户档案,定期记录客户耗电量、设备运行情况,积累基础数据资料,总结推广经验。

加强政企协作,主动对接政府各相关部门,以专题汇报、服务对接、现场参观等形式汇报电能替代技术及环保效果。搭建与媒体沟通的良好平台,及时在各类媒体宣传供电企业在电能替代方面的工作、困难和成绩,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以便更好开展工作。

4.2加快电网建设,支持项目并网

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电动汽车和分布式电源发展等因素,深化电网规划,积极对接电能替代项目规划,大力促成潜力项目尽早落地。

加强电能替代的配套电网建设,优化建设时序,积极破解站址路径、规划用地、施工受阻等方面难题,深入开展电网诊断分析,为电能替代项目接入并网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

4.3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

开辟电能替代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和相关部门协同机制,整合调控、运检、营销等专业资源,科学制定用户供电方案。

客户经理按照“从快不从简”的原则,主动跟踪实施进度,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从业扩报装到送电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减少不必要的繁琐证明材料,确保工程项目“早用电”。

5结束语

随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加强大气综合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意愿。电能替代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应落实“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程,努力提高能源消费终端的电气化水平,促进能源消费从低效高碳到高效低碳的转变,进一步拓展电力营销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润华.电能替代技术应用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2):87-88.

[2]苏胜新.以开拓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电能替代[N].国家电网报,2015-11-23(006).

[3]宋俊杰.推进电能替代的必要性及其措施[N].科学导报,2016-10-14(B02).

[4].推进电能替代工作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J].农电管理,201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