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探讨

余莉莉

(梧州市工人医院血液透析室广西梧州543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中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患者管理和护理人员的管理。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患者为1例(1.67%),发生脱针患者为2例(3.33%),没有患者发生导管感染。6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下,未出现医患纠纷,也未出现护理安全责任事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1.25±4.26)分。结论:在血液透析室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可相应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12-02

血液透析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护理的过程中极易出现风险事件[1-2]。随着医疗进步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了降低和避免血液透析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血透室应针对风险加强相应的护理管理[3]。本次研究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5±6.57)岁,每位患者平均每周进行2~3次透析。患者入选标准: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正常,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除外。

1.2管理方法

1.2.1安全与风险管理(1)明确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以此建立和完善血液透析室的相关规章制度。(2)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风险宣教。(3)完善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流程和操作;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加强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4)制定各项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5)定期对血液透析室的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维护保养,保证机器的性能完好,并做好机器使用的登记记录。(6)对每次血液透析都要进行仔细核对,选取合适的穿刺点,穿刺成功以后加强固定,避免发生脱针的风险。(7)在透析的时候加强巡视和对患者体征的监测[4]。

1.2.2患者管理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进行透析前要做好肝肾功能、免疫十项、艾滋病、梅毒等的相关检查和监测。为阳性患者血液透析专区,实行隔离透析、专机透析、专人护理,避免患者之间或者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交叉感染。

1.2.3护理人员管理(1)首先要高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科室内定期为工作人员开展血液透析室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的相关讲座和座谈会,对各种风险常识进行普及,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2)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教育规范各项操作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定期进行考核,以监督促进护理人员加强自身建设,避免护理人员由于知识缺乏或者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影响。(3)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各个流程均应该配置年资高,经验丰富的老护士进行指导监督,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时无人处理。同时要强化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4)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身素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解决患者出现的问题,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治疗环境。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血、脱针和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是否有发生医患纠纷和护理安全责任事故,并以百分制为基础,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全部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运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6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患者为1例(1.67%),发生脱针患者为2例(3.33%),没有患者发生导管感染。

2.2护理工作评价

6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下,未出现医患纠纷,也未出现护理安全责任事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1.25±4.26)分。

3.讨论

护理安全是评价医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医患、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避免风险发生,减少纠纷,是血透室十分重要的工作。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最首要的是对血透室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了解,如可能的并发症,患者会出现的突发症状等。根据风险出现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发生[5]。

加强对血透室工作的严格规范,完善工作流程,可以保证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有效进行;加强对血透室环境和血透机器的管理,严格进行机器消毒,可有效避免污染和感染,此外对血透室的机器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也可以有效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对血透室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是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在患者发生并发症时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其应急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其沟通能力,强化安全和风险意识,能让患者有一个舒适的治疗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外,为特殊疾病患者进行专机隔离透析,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以保护患者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有出血发生患者为1例(1.67%),有脱针发生的患者为2例(3.33%),没有患者发生导管感染。6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下,未出现医患纠纷,也未出现护理安全责任事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1.25±4.26)分。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室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可相应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钱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163-164.

[2]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73-176.

[3]赵细良.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16,30(1):68-69.

[4]林婷婷.血液透析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87-187.

[5]张宇平.血透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0):190-191.

[6]柳莉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4):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