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刘向红

刘向红

(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卫生院湖北武穴435411)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入院的产后出血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93.7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87%),并发症比较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效果;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064-02

临床中将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现象称之为产后出血。并且最常发生于分娩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也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可靠结果得知,产后出血导致死亡的产妇约在2%~3%,这一结果提示产后出血已经给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所以,产后出血的积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以往临床主要通过子宫局部按摩、缩宫素、纱布填塞、子宫动脉栓塞、血管结扎等方法进行止血,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本文主要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妇产科收治入院的产后出血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研究,并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年龄在19岁~39岁不等,平均(27.16±4.31)岁,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13例,21例自然分娩,11例剖宫产;对照组32例,年龄在21岁~38岁不等,平均(26.45±5.01)岁,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4例,22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两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止血方法:注射缩宫素和止血药物,并对患者进行子宫按摩,还可适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而32例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止血,具体操作内容:将患者膀胱腹膜下推,并使其反折,充分暴露子宫下段,然后找到右侧子宫下缘2~3cm处和子宫内侧3cm处,将其作为进针点,然后找准宫腔到切口上缘距离为2~3cm处以及子宫内侧4cm处作为进针点,并对应缝合。进行缝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进针的部位应与子宫前壁对应。此时助手适当给予宫体压力,收紧缝合线,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打结,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关闭子宫切口,然后观察10min后确认是否出血,并且观察子宫下段有无渗血以及子宫颜色等,一切确认无误后关闭腹腔。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主要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并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有效:经过治疗后出血停止,或者出血量每小时在50ml以下,并且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子宫收缩逐渐正常,且尿量在30ml/h以上;无效:治疗后出血量为减少,并且生命体体征出现恶化的情况,子宫收缩功能为恢复正常,尿量在30ml/h以下,甚至出现无尿。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有效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n,%)

*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随访发现,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研究组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6.26%),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发热(9.3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并且随着剖宫产率的日益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可通过缩宫药物、子宫按摩等方法达到相应的目的[2]。

子宫压迫缝合术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压迫、捆绑的方式迫使子宫壁弓状血管受压,继而减慢患者体内血流,进一步促进子宫动脉内形成局部血栓,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与此同时,子宫肌层缺血进一步刺激子宫收缩,压迫子宫内毛细血管窦,并使其关闭,继而进行止血。子宫压迫缝合术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与传统的止血方式比较,这种方法的作用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并且止血效果有目共睹[3]。本次研究结果也能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疗效,其中研究组(93.7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87%)。虽然该方法效果显著,但还需注意的是在缝合打结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需小心、循序渐进,打结的力度要适度,如果缝合线过度紧绷,将会造成局部微循环受到压迫,将严重影响子宫的正常血供,继而延长愈合时间。但也不可过于松弛,这样将无法起到有效缝合的效果,也会影响伤口愈合,继而导致手术失败,还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蒋小亚,吴婉林等.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55-157.

[2]刘劲松,李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1):84-85.

[3]王丽娜,郑剑兰,肖丽等.Bakri球囊联合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661-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