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学不是简单的预习,让后教避免简单的重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让先学不是简单的预习,让后教避免简单的重复

施炎炎

施炎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初级中学311247

摘要: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称为课堂教学新范式,很多教师往往因理解不到位,使得先学变成了传统的预习,而后教则变成了预习后的重复,本文试图从先学和后教与传统课堂的预习与教授的区别来阐述如何真正落实先学后教。

关键词:“先学后教”定义策略

一、先学后教的特点

先学之“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先学最本质的特性。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后教的“教”也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有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

二、有效先学实施策略

1.转变先学理念,引发先学

新教材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个学习是要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完成的。而现行教材中的一些规律和结论都是通过合作与探究活动之后才能得出,试图让学生通过先学就达到知识框架的建构是不适切的,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合作与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先学要走出预习这个狭隘的范畴,我们应当减少或避免知识性的先学,应围绕教学目标,从知识走向情境、走向生活,充分还原从生活中的原始问题提炼出适合课堂探究的问题的建模过程,即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在已有知识或经验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间构建桥梁,从而降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等内容,先向学生提出“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先学活动,然后出示“小明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分成了三块,如图所示,现在拿其中的哪一块就可以划出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就能够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自主、准确地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条件。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先学的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将学习知识、探求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为知识建构进行铺垫。

2.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促进“先学”

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合作”,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先学不仅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还包括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由于种种因素,个体自主探究学习有时完成不了任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互交流讨论,共享伙伴经验,可以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更好地完成先学任务。

3.重构建材,设计先学活动,突出探索特点

我们的先学应该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现有的常见教材以课程为中心而不以活动为中心,所以就导致了我们的先学也会以课程为中心,因此有必要重构建材,设计先学活动。在备课的时候,应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注意学生基础、接受能力和心理年龄特点,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构,突出知识的主干,大胆删减。

三、有效后教实施策略

后教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交流一些结论、定律的分析和修正,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却只是在课堂上将先学的内容进行校对和讲解,这样的后教就陷入了先学的重复。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学和教的双重进步。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观点互通的双向交流和发展的过程。“学教结合”思想的精髓也就在双向交流、共同发展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找寻不足之处,实现教师教学针对性、目的性的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知识、思维问题效能的有效提升。所以后教必须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课前教师应批改学生的先学案,或者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时候,教师必须深入小组的合作学习,去及时发现问题或者亮点,及时调整引导的方向。

例如:“如下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1)EF平行于AD;(2)EF=(BC-AD)”问题解答时,教师就可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进行“学教结合”策略的运用。教师深入学生合作学习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意让解答过程错误的学生进行演示,其解答过程如下:

取DC的中点G,连接FG,因为E、F分别是对角线BD、AC中点,所以EG平行于BC,EG=BC,FG=AD,所以EF平行于AD、平行于BC,EF=EG-FG=(BC-AD)。

这时让学生对此题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提出该学生进行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这一类型问题解答时,没有经过推理就承认了E、F、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导致解答错误。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解答,同时找出了“过点E作EG平行于AD交AC于F,交DC于G”和“连接DF并延长交BC于M”等两种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通过证明“三点共线”进行问题的有效求证,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教师的后教效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凸显主导指导作用,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实现有效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于自身知识素养、思维层次等还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足之处。因此,在后教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航员和指导者角色,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

例如:“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B、B`关于AC对称,B`C与AD交于点E’,BB’分别交AD、AC于点M、N。(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注意:不再标注其他字母,不再连接其他线段)?它们是哪些?并说明理由。(2)当矩形ABCD的相邻两边满足什么条件时,三角形AB`M是等腰三角形?(3)连接B’D,试判断四边形AB`DC是什么特殊形状的四边形,并证明。”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就要退居二线,让学生冲在解题一线,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解答,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教师根据巡视和观察的情况,向学生指出在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没有注意到第一小题中的要求内容”、“没有能够找全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以及“虽然知道四边形是等腰梯形,但进行证明的过程不够完整和具体”,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认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更好地自主学习知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为教师根据先学而后教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