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李进涛1苏丹1张志2(通讯作者)

(1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陆军勤务学院门诊部湖北武汉430000)

(2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3D-CAT与3D-DSA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3D-DSA的检出率为96.67%(58/60),3D-CAT的检出率为86.67%(52/60),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放射影像诊断方法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中,检出率优于3D-CAT,因此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017-02

Diagnosticvalueofradiographicimaginginprimarysubarachnoidhemorrhage

Lijintao1,Sudan1,Zhangzhi2(CorrespondingAuthor)

1DepartmentofSurgery,ArmyServiceCollege,WuhanGeneralHospital,CentralTheater,hubeiwuhan430000

2DepartmentofRa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sichuan610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diagnosticvalueofradiographyinprimarysubarachnoidhemorrhage.Methods60patientswithprimarysubarachnoidhemorrhage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2018wereselectedasobservationobjects.3D-CATand3D-DSAwereusedtodiagnosethepatients,and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thetwomethodswascompared.Resultsthedetectionrateof3D-DSAwas96.67%(58/60)andthatof3D-CATwas86.67%(52/60),P<0.05).Conclusionradiographicdiagnosiswasusedinthediagnosisofprimarysubarachnoidhemorrhage.Theeffectisremarkable,soitisfurtherpopularizedinclinic.

【Keywords】Primarysubarachnoidhemorrhage;Radiographicdiagnosis;CTdiagnosis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早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主要采用CT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的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临床诊断阶段,采用了放射影像诊断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10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68.3±5.1)岁。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反复头痛、意识不清等。

1.2方法

本组60例患者分别接受3D-CAT检测与3D-DSA检测,主要方法为:(1)3D-CAT检测。通过双源CT仪器扫描,取患者仰卧位,从颅底至颅顶开始实施范围性扫描;平扫结束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300mg/ml非离子碘造影剂,按照3m/s的速度注入后,启动仪器开始实施扫描,设定阈值100HU,5s延迟时间;探测准直器32mm×0.6mm,数据采集区间为64mm×0.6mm,经CAT图像站处理后,MIP重建。(2)3D-DSA检测。采用三维DSA技术,取5F导管于2侧股动脉实施造影诊断,发现动脉瘤时三维成像监测,取300mgI/ml非离子造影剂,注射造影剂实施二维采集,剂量为7ml,注射速率5ml/s,并采集图像;在三维图像采集阶段,注射相同造影剂,剂量21ml,速率3m/s,先采集蒙片,再注射造影剂,并获取患者动脉瘤图像,对三维图像做重建。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D-DSA、3D-CAT检出率分别为96.67%(58/60)、86.67%(52/60),差异显著(P<0.05),如表。

表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比较

3.讨论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或者颅内动脉瘤造成的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血管3D-DSA检测技术的出现,有效满足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要求,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可以对患者血管进行有效检测,进而判断血管内外情况,掌握肿瘤周围血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支持,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1]。在本次研究中,为了进一步论证3D-DSA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对收治的6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实施了3D-DSA检测与3D-CAT检测,最终研究结果显示,3D-DSA检测法的检出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3D-CAT检测法的86.67%,P<0.05。这一结果证明,与传统的3D-CAT检测方法相比,3D-DSA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也有文献[2]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认为,虽然3D-CAT检测方法对血栓的大小、动脉瘤钙化灶的敏感度更高,但是对血流动力学的敏感性较低,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现象;而3D-DSA检测方法有效弥补了上述不足,可以更有效的检测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支持。

结论:放射影像诊断方法的检出率高,应该成为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卫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148-149.

[2]郑志敏.放射影像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6(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