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李世兰

李世兰

湖南省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耒阳4218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心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干预组在出血量、自然分娩率、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更加人性化,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妇产科;应用探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妇产科的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在医院内要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而所谓的人性化护理即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的转变,即要以产妇为中心,以产妇为本。近些年来,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心理护理正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了能够探究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我院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的准则),对其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干预组中初产妇有,81例,经产妇19例,平均产次为1.34±0.32。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2±9.6岁。孕周在36-40周。对照组的患者初产妇有75例,经产妇25例,平均产次为1.44±0.22。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2±4.6岁。孕周在37-41周。两组在年龄,产次,孕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心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1.3护理措施

1.3.1术前护理:由于有许多产妇均为首次分娩,在入院后常常会因为对此类知识的缺乏以及担心分娩的安全性而出现焦虑以及紧张等情绪。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向其讲解护理的方法,效果以及目的等,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了解护理的过程,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而且在护理过程中要经常看望关心病人,对部分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必须要集中精力的倾听,另外回答问题时,态度要谦和,不能显得没有耐心,而且还不能够随时打断患者的说话,这样会给患者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1]。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以便使患者有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组织工作。此外,治疗房间必须要保持着空气的清新,在湿度和温度上面要保持中等。而房间的布置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色调,因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患者的压力和恐惧的感觉。其次,房间在治疗之前,必须要时刻消毒,从而可以保证安全性[2]。

1.3.2术中护理:控制好手术间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拿放物品轻和操作轻,避免不必要的嘈杂音。不允许喧笑,闲谈,对患者的病情不得随意议论或窃窃私语,对于护理人员的随意态度,患者会感到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使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有一种被人宰割的感觉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术中用物清点出现纱布、器械不全等情况,一定不可大声嚷嚷,一句不相干的话往往使患者在思想上存在很大顾虑,加重心理负担[3]。

1.3.3术后护理:术后要告诉患者手术是否顺利,婴儿是全安全。其次医师要多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回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便于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产后护理[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就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在出血量、自然分娩率、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X±S,n%)

组别

例数

出血量(ml)

自然分娩率(%)

护患纠纷(%)

患者满意度(%)

100

98.3±10.6

43(43.0%)

11(11.0%)

81(81.0%)

100

36.5±11.3*

72(72.0%)*

3(3.0%)*

95(95.0%)*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变革,人们不仅在追求着物质上的生活,也在追求着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因此人们对妇产科的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心理护理正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我院通过临床总结发现,心理护理具有以下作用:有利于使产妇在护理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鼓舞了产妇面对分娩的勇气,激发了患者对生命的尊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患纠纷的频率,提高了整个护理的水平。此外,对护理人员有以下几点要求:a转变护患的观念,树立树立以产妇为中心,替产妇着想,关心产妇的观念。b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稳定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才能使护理工作做到熟练。我院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发现,患者的满意的程度明显提高,以及降低了在产时的出血量,提高了顺畅率,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和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更加人性化,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艺.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探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09):112-114.

[2]陈瑶,邓光辉,刘晓红,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297.

[3]张林燕.妇产科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明[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71—72.

[4]付永玉.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22(11):l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