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3

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池淑晶

[关键词]舒适护理;骨折;术后疼痛;焦虑;护理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omfortablenursingonanxiety,painandnursingsatisfactionofpatientsafterfracturesurgery.Methods521patientsafterfractureoperationwereselectedasthecontrolgroupfromJanuarytoAugust2018,and686patientsafterfractureoperation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fromJanuarytoAugust2019.Systematiccomfortnursingmeasuresweregiven.The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andvisualanaloguescale(VRS)score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at6hoursand7daysafteroperation,andnursingsatisfactionwasevaluatedbeforedischarge.ResultsAt6hoursafteroperation,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SASandVRSlevelsbetweenthetwogroups(t=0.87,2=0.61,P>0.05);at7daysafteroperation,comparedwith6hoursafteroperation,SASandVRSlevelsinthetwogroupsdecreasedinvaryingdegrees(t=3.51,5.06,P<0.01orP<0.05);at7daysafteroperation,SASandVRSlevel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t=3.51,5.06,P<0.01orP<0.05).Thecontrolgroup(t=4.70,2=3.89,P<0.05)and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ere(97.9[1.3]%and(90.0[2.5]%,respectively,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s(t=4.78,P<0.05).ConclusionComfortablenursingcaneffectivelyalleviatetheanxietyofpatientsafterfracturesurgery,reducethedegreeofpain,improvenursingsatisfaction,providefavorableconditionsforpatients'rehabilitation,andthenreflecttheknowledgevalueofnursingwork.Ithascertainguidancefornursingcareofpatientsafterfracturesurgeryandevenotherprofessionalpatients.Referencesignificance.

[Keywords]Comfortnursing;Fracture;Postoperativepain;Anxiety;Nursingsatisfaction

舒适护理(comfortcare)是护理人员针对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各种因素而实施的一种整体、个性化、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交往上的不愉悦程度,进而促进疾病的康复[1]。由于手术创伤、术后限制体位等原因,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普遍存在,且多伴有程度不一的焦虑情绪[2],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将舒适护理引入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实践表明该举措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控制了术后疼痛,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患者比较舒适地度过了围手术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9年1月正式将舒适护理理念引入至科室护理工作之中,将未开展舒适护理之前2018年1~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21例骨折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62例,女159例;年龄16~72岁,平均(54.5±9.8)岁。将开展舒适护理服务后2013年1~8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86例骨折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19例,女267例;年龄14~71岁,平均(55.1±10.5)岁。两组患者病种均以股骨、股骨颈、胫腓、尺骨、髌骨等四肢骨折、锁骨骨折、腰椎骨折及多发性骨折为主,骨折原因以车祸致伤、高处坠落致伤、摔伤和重物砸伤等为主。研究期间科室病床数、医疗和护理人员等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骨折部位与类型、致伤原因以及病种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科护理措施,包括在手术治疗、临床用药、日常饮食、体位及运动恢复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护理,防止压疮、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镇痛方面仅遵医嘱给予常规镇痛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3-5],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体位舒适护理根据骨折类型,指导患者合理放置患侧肢体,维持一定功能位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局部疼痛。如对下肢骨折患者嘱咐其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对石膏固定的患肢密切观察肢端血运情况;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嘱其平卧硬板床,在伤椎处垫软枕,保持脊柱置于水平位置,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侧卧。

1.2.2疼痛护理在遵医嘱给予常规镇痛处理的基础上辅以必要的疼痛护理措施。指导患者认识疼痛,告知引起疼痛的原因及机制,遵医嘱服用止痛药;指导患者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或针头摁住切口,防止牵扯缝线;采用冷敷、冰敷及热敷等各种理疗方法,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按照“头-颈-胸-腹-背-腰-大腿-小腿-双足”的顺序依次放松各处肌肉,并配合冥想、腹式呼吸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1.2.3转移患者注意力可通过视觉分散法(读报、看电视等)、听觉分散法(听音乐、故事等)、触觉分散法(轻轻触摸、按摩患肢皮肤),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阈值,降低其疼痛感受。

1.2.4心理护理护士要加强病房巡视,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鼓励患者诉说对疼痛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消沉、悲观、失望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并尽量寻找到其原因所在。指导患者对术后疼痛和康复过程有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消除不良心理情绪的负性影响。

1.2.5早期康复锻炼只要患者无禁忌证,均应早期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告知患者提高早期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亦可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同时还应注意给予必要的饮食指导,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1.2.6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病室内环境整洁,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尽量避免或减少强光、噪音等不良刺激。对于存在严重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可邀请同病种康复过程中的患者到病室与患者沟通交流,分享术后疼痛控制经验及康复心得体会,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1.3评价方法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值,分别于患者术后6h和术后7d时测量;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为无痛,1为轻度疼痛,2为中度疼痛,3为重度疼痛;分别于术后6h和术后7d时评估;③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行护理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情绪比较

术后6h时,两组患者的S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与术后6h比较,两组患者的SAS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7d时,观察组S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6h时,两组患者的VRS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观察组VRS评估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回收有效问卷509份和665份,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0.0±2.5)%、(97.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

3讨论

对于骨折患者而言,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在围手术期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加之术后疼痛的伤害性刺激,使患者饱受身心双重伤害,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术后康复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护理学理念的发展,特别是循证护理的出现,护理服务工作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单纯疾患照顾,更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包括饮食、健康教育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不同患者的需求,因而需要严谨、正确地应用目前所能获取的最佳的研究成果[6,7],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以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将上述因素系统有机地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及时、正确、高效的医疗照顾。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和有效的护理模式,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针对骨折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的制动限制而实施个体化的体位舒适护理;针对疼痛程度,在常规镇痛处理的基础上,辅以系统的缓解疼痛护理,包括放松训练、转移患者注意力和心理护理,同时指导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同时为术后患者营造了舒适的康复环境,使患者以比较稳定的状态接受术后康复治疗。笔者深刻地体会在舒适护理中应尽量做到:心中有患者——能够想到,目中有患者——能够看到,耳边有患者——能够听到,手中有患者——能够做到,身边有患者——始终临在,真诚沟通交流——能够说到做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患者要我做”为“我为患者做”。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h时,两组患者的SAS水平与VRS评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表明术后两组患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疼痛较重,且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7d时,观察组患者经系统的舒适护理,其SAS水平、VRS评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满意程度亦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经实施系统的舒适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与类似文献[3-5,8,9]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如张文娟等[10]对15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对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1级、3级及4级疼痛的患者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0级疼痛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舒适护理组对各维度护理的满意度分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舒适护理能得到患者较高的满意度。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和伦理学因素所限,本研究经选用常规定性或定量指标,如对于焦虑程度的评估,仅选用SAS评估,而未选用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水平测定,17-OHCS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尿中的代谢产物,被认为是评价焦虑程度比较敏感、客观的指标[11]。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有效缓解了骨折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了疼痛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知识价值,对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乃至其他专业患者的护理照顾均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德爱.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3):294-295.

[2]AghayevK,PapanastassiouID,VrionisF.Roleofvertebralaugmentationproceduresinthemanagementof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incancerpatients[J].CurrOpinSupportPalliatCare,2011,5(3):222-226.

[3]牛丛芳,马明丽.舒适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74-75.

[4]秦华.160例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总结[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5-176.

[5]郭文琴,李会川.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疼痛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89-90.

[6]李梅,付艳霞.循证护理在骨科卧床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660-662.

[7]王海英,杨银菊,高琼洁,等.循证护理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499-2500.

[8]项贤美.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25-26.

[9]杨群英.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5):32-33.

[10]张文娟,石雅泳.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0):88-89.

[11]颜小珍.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