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模式在泌尿系统结石护理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整体护理模式在泌尿系统结石护理中的体会

刘婉婷范彩莲池媛媛

刘婉婷范彩莲池媛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目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实施护理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泌尿系统结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35-02

由于结石所导致出现的反复肾绞痛症状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导致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损伤,使患者个人和社会造所承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不断增大[1]。本次研究对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预防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抽取84例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7.3±1.2)岁;患结石症状时间6个月-5年,平均(1.8±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7.6±1.4)岁;患结石症状时间8个月-5年,平均(1.9±0.4)年。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患病时间、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方式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人性化、个体化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患者制定最全面,个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措施为:①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士、责任护士共同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临床护理路径表。②由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监测、治疗、饮食、出院指导等护理;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使其配合③上级护士及时对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进行跟进、监督、完善,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指标评价;④通过定期随访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

个体化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合适的体位,如肾下盏结石的患者宜采取头低足高位,并适当做跳跃运动,以利于结石排出。肾中盏或肾盂结石的患者取健侧卧位,同时护士予患侧肾区轻轻叩击,每次100下,每日2次,配合跑步、跳跃等或等。每天饮水3000毫升左右。叩击时要注意患者全身情况,有重度肾积水或心肾功能不全禁用本疗法。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结石引起的疼痛,常引起烦躁、焦虑、恐惧,而且进行手术时会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担心影响肾功能及排尿功能。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认真对其进行讲解,消除他们的不适心理,增加对疾病恢复的信心;③个体化饮食指导:磷酸钙结石患者,避免摄入高磷酸食物,如麦片、蛋黄、香菇、坚果类;少进食如牛奶、奶酪等高钙饮食。草酸钙结石患者,尽可能避免高草酸盐饮食,如茶、咖啡、可乐等饮料;韭菜、菠菜、番茄、莴苣等蔬菜;柠檬、草莓、苹果、柑橘等水果;还有花生、巧克力、可可等。海磷酸铵镁结石患者,应多摄取酸性食物以酸化尿液,如肉、鱼、家禽类;还有葡萄、西瓜、番茄、玉米等。胱氨酸结石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类饮食的摄入,如鲜肉、鱼、大豆、花生等,可进食碱性食物以碱化尿液,如绿色蔬菜、海带、鱼类等。

尿酸结石患者,应限制饮酒,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肉汤、香肠、海鲜等。可进碱性食物以碱化尿液,如绿色蔬菜、海带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效果、症状再次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控制时间、住院观察时间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石彻底去除,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有效: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石基本被去除,只有少部分残留,治疗后症状偶有复发;无效:疼痛症状没有改善,结石大部分残留,治疗后症状复发。

1.5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泌尿结石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泌尿结石症状控制效果为:12例临床治愈,19例有效,11例无效,泌尿结石治疗总有效率73.8%;观察组患者泌尿结石症状控制效果为:16例临床治愈,23例有效,3例无效,泌尿结石治疗总有效率92.9%。两组患者泌尿结石控制效果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泌尿结石控制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n)临床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4212(28.6)19(45.2)11(26.2)31(73.8)

观察组4216(38.1)23(54.8)3(7.1)39(92.9)

P值<0.05<0.05<0.05<0.05

2.2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率为19.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比率为4.8%。两组不良反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10例结石症状再次复发,症状复发率为23.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2例结石症状再次复发,症状复发率为4.8%。两组结石复发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n/(%)]

组别例数(n)不良反应复发率

对照组428(19.0)10(23.8)

观察组422(4.8)2(4.8)

P值<0.05<0.05

2.3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分别为(6.44±0.92)d和(4.27±0.86)d,症状控制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观察时间分别为(9.52±1.47)d和(6.71±1.18)d,住院观察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观察时间比较(d)

组别例数(例)症状控制时间住院观察时间

对照组426.44±0.929.52±1.47

观察组424.27±0.866.71±1.18

P值<0.05<0.05

3体会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实际发病率可以高达10%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近年来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病情发病率和复发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3]。

对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制定个体化的护理临床路径,是目前临床上新型的一种护理服务理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贯彻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整体模式,不仅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还可以对人们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减少,对疾病复发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4]。本次研究结果充分提示,整体护理模式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经济,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梅卫玲.尿路结石患者掌握饮食预防知识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9,10(16):115.

[2]邵琳.泌尿系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600例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3):179.

[3]姜宁,章璟,王国增,等.上海市浦东新区肾结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8,29(10):690.

[4]米华,邓耀良.中国尿石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24(10):716.